有時候,人會有很強烈的說的需求與欲望,為了被看見、為了被支持、為了被理解,為了證明自己存在。那天在跟某個團體的社工討論去年跟今年團體動力差異時,第一個被我們標記的,就是「說」的需求。想起去年的成員們,對於「說」有很深的欲望,有很大的需求,於是我們得要一遍、一遍、一遍,聽著,讓身體動能整個被往下帶,變得很沈重。如果從職能治療的角度來看,感覺是大家正在靠近,並且成為一個「團體成員」,大家想像中的團體,可能就是需要有很多口語、分享很多自己的經驗,於是在團體裡面,大家盡力地達成;又或者從「人-環境-職能」的角度看,彼時團體的大家,正在經歷一些環境上的大變動,甚至來參加團體已經是一個變因。但如果是從後現代的角度來看,也許大家只是在渴望一個被看見的機會罷了~但今年的大家有一種很穩定的感覺,就是來玩耍、認識彼此,體驗身體能量的流動。
當我正在感覺那個說的欲望如何被看見、如何消失,又如何被轉化時,就遇到了這個團體了。這是一個家庭照顧者團體,承辦社工在邀請時,是以戲劇治療為主題,雖然很想找到合適的戲劇治療師,但礙於時間緊迫,在問了幾位夥伴時間都無法配合後,我只好毛遂自薦,告訴社工我不是戲劇治療師,但現在有在學習DvT,如果不介意的話,我可以配合。社工同意以後,才是我苦惱的開始,畢竟我不可能做DvT做3小時,那麼要如何進行活動安排,就需要深思熟慮。剛好又遇到要跟DvT督導討論的日子,也問了督導一些建議,督導跟我說「那你要不要試試看用一些心理劇的方法,結合DvT?」我真的是覺得太ㄎㄧㄤ了吧,好喜歡喔XDDDD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樹木是食物、避難所、建築材料、木柴的來源,與生育力、長壽和力量有關。它們代表生命、死亡、新生的流動,象徵性地連結天堂、地球和地獄。許多樹種都是神聖且與特定的神祇或精神有關。結果樹,通常代表生命之樹;常綠樹象徵不朽;落葉樹象徵重生;也像是當地社群的聚集點。摘自《Sign & Symbols-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ir origins and meanings》
那天進監獄帶活動,見習生問我為什麼要選擇樹,感覺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但當下我只能先簡單地回答他,我自己感覺樹的意象是很穩重的,而且很與土地連結,並且從腳到頭地在感受能量的流動。剛好最近,有許多團體,當我覺得大家的身體能量比較發散、思緒比較難聚焦的時候,我都會試著讓大家從與意象中的樹工作開始,就想著也許也可以來做一下整理。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一度的「為身心障礙者表演」,習慣在工作前,先詢問團體成員們的需求,可能大家也很習慣了,所以提問也越來越聚焦,今年大家的困擾集中在觀眾的認知層度,會想知道這個,是大家想確認自己的表演有沒有被觀眾接收。我嘗試著想像,大家在為身心障礙者表演時,內心的各種聲音,也想到有時候在遊戲空間裡,面對一動也不動的個案時,自己的心情,還有個案後續的改變,或者即使一動也不動,但每次個案進到遊戲空間,有怎樣不同的一動也不動。
但也在想,做為職能治療師,我所知的認知評估,如何協助我更好地以DvT玩耍幫助個案,包含如何調整速度、口語,如何觀察個案的身體動作,排除生理障礙等等。再想到紅鼻子醫生們會遇到的各種觀眾類型,於是將這次的講課內容聚焦在「意識與認知」。而演練的部份,則參考前陣子去受訓體驗到的心理劇(?)督導形式,進行設計。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按慣例到監獄帶了2期團體,但今年第二期,不是很確定是調整團體帶領方式的關係,還是大哥們的頻率沒有跟我真的對上,好像就沒有那種每次帶完團體就想要整理文章的衝動,因此只寫了三次,後面就沒寫了,但整體而言,我覺得這一期我們比較在追求一個內在的平靜,其實也滿好玩的。
先附上前三次團體心得。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年回到這個單位帶領2小時的工作坊,被邀請時,社工說還是想知道一些如何讀懂肢體動作的知識,回想了這個團體的動力,又覺得做很多很著重肢體活動的體驗,應該也不是團體需要,還好單位今年要申請長照積分,還可以講個課頂一下,思前想後,決定了要來做「看」的練習,既然要心電感應,那就來好好心電感應吧~
要來整理這個過程的時候,看了一下去年的文章,發現其實應該把今年跟去年交換,可能去年就會好一些了XD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是去上一個標題是「家庭暴力與藥酒癮個案評估及處遇」的講座及實務案例研討,但幸好在另一個同講師、同內容、不同時間的簡章裡,看到心理劇三個字,所以一切倒還沒有太突兀。只是上次接觸心理劇已經是2018年的事,現在竟也覺得不那麼害怕了,大概真的是長大了。覺得不害怕的另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這次的主要目的是工作者的知能提升,會觸及到陰影啊、隱私啊、個人事件等等的機會小太多太多。於是就比較是一個來「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的心情。
在課程中,我第一個觀察到的是帶領者如何穩定自己。我其實是一個在團體開始之前會想很多,也會有各種焦慮的人,這件事也是一直到最近才比較減輕一點。所以,剛進入團體時,我最先觀察的,通常就是帶領者如何穩定自己,用自己熟悉的開場方式、講課邏輯當然很重要。但最近我發現,工作人員如何成為好的團體成員,又或者給錢的人是否供應帶領者足夠的信任,其實優先於各種事情。一但有得到金主的支持,那就真的是要講什麼都可以,大便也可以變黃金,但金主和工作人員支持是第一步,再來就是受眾吃不吃得進去了。這就是講師形象以及講課內容的重要,要給人一種足以信賴、權威的感覺,同時又要帶給大家足夠新鮮的內容,當然也有人只靠著金主支持,就可以演講一場講過一場,但我認為一個帶領者如果不夠相信自己,是沒有辦法撐下去的,而是否足夠信賴自己,又有很多其他因素。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情提要
去年和前年受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邀請,與夥伴合作,到國小去用了七個老矮人去呈現失智症長者可能的樣貌,帶著小朋友練習同理及簡單協助,也提供失智症的基本衛教。今年,因緣際會地,受悅萃芳邀請,重啟這個教案,但這次是和社區志工一起工作,於是又有了不一樣的呈現。每次帶完都有覺得很深刻、有趣,也有不足的地方,就覺得還是記錄一下整個思考過程,說不定哪天又可以拿出來重新使用。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眼看到這些作品還是滿不錯的呀~
早在還沒開展,就很想來看,雖然畫作數量少少的,但不用衝英國就可以看,還在我愛的奇美博物館,當然是要跟一下流行的。但問題就出在展出在奇美博物館,好遠啊~現在已經沒有順便回家的路線了,下南部就是專程。拖拖拉拉的還是在6月底之類的買好票,本來計畫拜一南下,拜二衝故宮南院,拜三衝奇美,沒想到故宮南院的珍奇異獸特展結束了,最後只買了奇美週三的票,風塵僕僕地下南部。買拜三的藝享票可以獲得袋子一枚、導覽手冊一本、紀念悠遊卡一張、語音導覽、迷你講座+當日無限次數觀展+常設展免費參觀,算一算對我這種人來說其實滿划算的。一大早9:30入館,如果沒有其他行程,確實是可以待到6點閉館再走,沒有問題XD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7年前,在Phil Jones的工作坊認識了這個活動以後,這麼多年來,在各種群體使用它,也產生各種變化型態,但今天整個活動的設計跟流動,好像讓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可能也跟帶完活動,還跟見習生討論跟解釋投射活動、客體關係有關吧~
Phil的工作坊心得,還有一些體驗反思如下: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uckley(2020)等人的系統性文獻回顧文章指出,智能障礙兒童與青少年,容易與ADHD、行為失調(特徵是持續的反社會、攻擊性或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焦慮症共病,因此如何系統性篩檢及管理是重要的。但智能障礙者的智力功能損傷,造成個人的認知功能、適應性行為表現不佳,因此極容易導致其在適應社會上產生困難。適應社會困難可能直接導致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鬱、焦慮、孤獨感和適應障礙。但智能障礙者受限於認知功能與適應性行為障礙,導致較難使用口語討論方式,提供其心理健康服務,使用創造性媒材可能是口語討論以外的有效介入策略。
智能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D)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這種障礙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遺傳異常、胎兒發育問題、出生過程中的問題以及後天的環境因素。其特徵是個人在認知功能(如學習、推理、解決問題等)和適應性行為(如社會技能、自我照顧、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顯著表現遜於大多數人。這種障礙通常在發展期(即18歲之前)開始顯現。一般而言,成人後的認知功能、適應行為退化,不會診斷為智能障礙。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