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年前,在Phil Jones的工作坊認識了這個活動以後,這麼多年來,在各種群體使用它,也產生各種變化型態,但今天整個活動的設計跟流動,好像讓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可能也跟帶完活動,還跟見習生討論跟解釋投射活動、客體關係有關吧~
Phil的工作坊心得,還有一些體驗反思如下:
自從7年前,在Phil Jones的工作坊認識了這個活動以後,這麼多年來,在各種群體使用它,也產生各種變化型態,但今天整個活動的設計跟流動,好像讓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可能也跟帶完活動,還跟見習生討論跟解釋投射活動、客體關係有關吧~
Phil的工作坊心得,還有一些體驗反思如下:
唸書唸到哭真的是滿煩的,唸完就覺得好像可以好好寫一下自己到底在這個過程經驗到了什麼,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一個好好告別的方式。
這篇裡面的理論資料都來自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第五版)第二章,想要知道細節的捧油歡迎回去看原文喔,這本中文書還滿好啃的(我覺得啦XD)
人生總是會有一些奇妙的安排,八月的我進入魔術師牌位,是一個初生之犢的狀態,那時候還想不懂為什麼,現在終於知道了。八月進入新的工作,本來以為既然還沒開始接案,人生應該就也還好,想不到稜森永遠比我想的還要苦澀。
當初報名的時候單純只是因為只報初階比較貴,於是就毅然決然地初階、進階一起報了,沒想到小丑進階剛好成為我初回體制各種不適應與矛盾的出口。但也因為還在「調時差」的緣故,幾乎睡掉了一半的工作坊。
前言
上一篇先講了實際執行的方法,與我個人在裡面的體驗與反思,這一篇想要嘗試說說除了個人狀態反思以外,我能想到的理論以及一些文本的連結,除了蘇公在工作坊中提到的榮格、坎伯、馮·法蘭茲、溫尼考特、Erickson、Maslow以外,我還想到宗教的起源、柏拉圖的創世神話、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塔羅牌大牌牌意,還有一些電影之類的,蘇公在工作坊的最後引述了榮格的話,他說:「潛意識像水晶球,我們要一直從不同面向去經驗它、看它」,也許這一篇就是想要做這件事也不一定。
看篇名就知道,這個工作坊又會產生不只一篇文章了,但實際會產生幾篇,我也不知道~這篇會先講一些這次主要操作到的故事梗概,以及我自己在裡面體驗的狀態還有對自己狀態的反思,下一篇預計會從比較理論的角度來討論這個故事,那就~開始囉。
莫名其妙地做了一個讓人很累的夢,夢裡是一個我曾經在意識層面想像過很多次的畫面,我以為當事情發生的那一天,我應該可以承受,結果當我在夢裡看那個場景時,我彷彿解離一般,直接把自己拉到的第三人稱視角,甚至做起了清醒夢。
疫情時代來臨,連工作坊都要線上上課,雖然實體的工作坊我也很軟爛,但線上的工作坊真的是讓我可以整個徹徹底底的躲起來,明明帶領者還是排了一些需要大家互動的活動,但我上到第三天真的就完全無法了,玩性整個枯竭,因此對我來說,上這個工作坊不僅是想知道「遊戲」的淵源,一方面也在測試我自己在線上的「玩性」底線。
我自己對這個工作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對於「遊戲動機」的討論,帶領者雖然認為Huizinga說遊戲的動機就是要贏,但我在想如果要討論「動機」,似乎就得要再更往回拉,去討論我們所說的「遊戲」是什麼,並找到Huizinga為什麼會說遊戲的動機就是要贏的脈絡。
上個月奔到台南去上了一人一故事進階工作坊,雖然我還是沒有要玩PB,但還是覺得這種課程很滋養,在聽課和體驗的過程中,聯想到很多不同場域的工作,比如:在練習身體的均速動作時覺得很適合放在長輩團體使用;講師在說要觀察肢體不要只聽故事時想到如何應用在開放式對話的傾聽;提到心理狀態的質地則想到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至尊元;還有一些導演小Tip讓我想到團體動力的維持。覺得真的是大補帖無誤XDDD
「存在先於本質」–沙特
工作坊之初,帶領者總是會問參與者們「為什麼想來?」我說「就是來聽蘇公講故事的。」這是對我來說很實在的回應,因為故事被述說的本身就已經具有意義,也因為今年因為上半年受困於COVID-19,我整天在家閒閒沒事,看完了《造神》,又把我多年前買的《希臘神話故事》拿出來看,最近又買了《生與死之埃及神話》,當然也因為之前狂追米絲肉雞的文章。
時至今日,神話與神話角色被運用在各種場域,戲劇、音樂、電玩、小說,你可能不知道特洛伊戰爭的真實始末,但你一定不會忘記健美的布萊德彼特飾演的阿基里斯;你可能壓根沒聽過日本神話,但如果你有在玩手遊,一定會認識萌萌的天照大神(上圖);你一定聽過諸神黃昏,然後想到雷神索爾,但你其實諸神黃昏是華格納的歌劇,而雷神索爾是北歐神話中的角色;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故事則被寫在五月天的歌詞中。還有其他許多族繁不及備載的種種。而神話劇場則是神話的另一種運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有了各種神,又要讓人容易辨識與記憶,於是有了神譜,目前最早的神譜,據傳為海希奧德寫的,為何是據傳呢?因為並沒有明確的證據指出他寫了神譜,但因為海希奧德經常去謬斯的住所赫利孔山,而這本古希臘神譜裡的故事是由謬斯吟唱,且寫作風格也和海希奧德的長詩《工作與時日》相似,因此人們就謠傳最早的一本神譜是海希奧德寫的。
太初有道(Logos),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翰福音》第一章
我認為無論從中文還是從英文來看這件事都是很奇妙的。在英文裡,Mythology是由表示「異端、胡說或撒旦的誘惑」等不理性、不可信的或者不正確的Mythos,和象徵文字的真理與邏輯的Logos組成的,於是Mythology成為「被書寫下來的異端、胡說或撒旦的誘惑」,好像這門學問就是在研究這些異端與胡說,但文字從來象徵話語權,因此即使在不同的地方流傳著不一樣的故事,一但經過文字的紀錄,就成了可被梳理的歷史,也就是我們現在可追溯的真實。
耶~終於又有機會上慶元大大的課,相較於上次只有一天的時間,要塞好多好多東西,這次有了兩天耶,上課過程中又要學新的東西,又要整理原本的經驗,還有一些自我的探索,真的hen棒棒,但我發現心得有點難寫。
一開始報名的時候,其實還滿期待的,聽朋友說英國的ARU是一間音樂治療和戲劇治療研究所的學生常常會一起上課的學校,而工作坊題目還有存在、連結與轉化,當然二話不說就報名啦XDDD
但實際上完的心情有點微妙,有點不知道要怎麼說明,我就分成演講、工作坊主題描述好了。
我們在尋找真實,但真實有時令人難以承受。戴上紅鼻子,是更貼近真實,還是遠離?兩天的工作坊,我彷彿一直遠遠地看著這群人也看著自己,他們為何而來,又帶著什麼離開?那我呢?我又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