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popularcrazy這週在剝皮寮有個展叫《精神病人的房間》,而我這週的工作之一是走進「精神病人的房間」。
又事隔三年地重操舊業,居家失能評估對我而言,彷彿是一種喚醒初心的儀式,雖然這次跑了第一天的心得是「幹~老娘真的老了。」但還是有一些不同的看見與想法。
瘋靡popularcrazy這週在剝皮寮有個展叫《精神病人的房間》,而我這週的工作之一是走進「精神病人的房間」。
又事隔三年地重操舊業,居家失能評估對我而言,彷彿是一種喚醒初心的儀式,雖然這次跑了第一天的心得是「幹~老娘真的老了。」但還是有一些不同的看見與想法。
最近有很多名詞圍繞著長照打轉,復能、延緩失能、青銀共居、認知訓練、知覺整合、在地創生、社區關懷等等等等,好像所有事情只要跟長照扯上關係就有光明璀璨的未來一般,並且政策也一直在鼓勵在地安老,生活在都市也許還可以因為交通方便、資源尚算充裕而有餘裕去發展各種可能,但所有名詞進入偏鄉就彷彿電影定格加慢動作一般變得困難,於是政策走向又強調除了要在地安老,也希望人才在地化,又為了經費考量,於是偏鄉地區的長照又經常與社區營造綁在一起,雖然偏鄉本來老人比例就高,但搞到後來社區營造走向的長照反而排擠到真正有長照需求的長者。
事實上,社區營造與長照在地化應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兩個概念也許有部份重疊,但卻不應該將長照視為社區營造的全部,以下我會針對幾個重點做為我做這樣的論述的依據,包含:主體性、主被動性、組織形成、資源需求
跑偏鄉好像一直都是我維持對這個工作熱情的方式之一,實在是偏鄉的個案都太可愛了,騎車問路、迷路找到路或者第六感很強一找就到的時候也有莫名成就感。尤其,偏鄉老人家們都講台語,超親切~今天就來說說最近幾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個案。
趣聞一:我不認識他啊
突然想要盤點一下,那些所謂“很特別”的個案。
很特別包含地理位置很特別,案家人個性很特別,特別難約或是特別容易訪視未遇,有些特別又讓我印象深刻的都已經寫成文章,有些是雖然特別又印象深刻但好像沒那麼多話想說的,就放在心裡。
今天訪到個案說他以前住在雙溪,才想起了里長的吩咐XD
記得前兩次去雙溪看個案,都是里長帶的,最後里長都會問說:那瑞芳的個案也是妳負責嗎?你會不會去看OOO?我都只是回說,如果有看到再跟他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在臺中大肚出生長大的年輕小夥子,那是他最燦爛的歲月,亮澄城的18歲。
18歲的他,打著零工,蓋過鐵路、搬過磚木、進過礦坑,那是個美好而又質樸的年代,少年在他的家鄉奮力地謀生,卻怎麼也找不到出路,而後他開始竊盜,由於多次的竊盜還曾入獄服刑,最後因為無法在臺中當地繼續生存,他一路輾轉到了臺北,但臺北從來不如人們想像的那般, 臺北雖然是富人眼中的天堂,卻也同時包藏著許多地獄。少年在臺北仍然不得志,這會兒他連工也不打了,專門洗劫富人的錢財,不僅如此還曾犯下兩起謀殺案。
跑偏鄉評估在騎車的時候其實很幹,尤其我機車速度真的不快,往往GOOGLE MAP寫一個小時可抵達的地方,我一騎就是1.5小時以上,中間要等紅綠燈,要與公車爭道,要小心路人,還要注意硬是要開在機車到的汽車,跑偏鄉從來不是因為騎在偏鄉的路上很不爽,而是因為總是要經過市區才能到偏鄉而不爽。
跑偏鄉另外一個讓人覺得很幹的就是訪視未遇。尤其萬里、貢寮這種遠到靠北的,從板橋騎機車出發絕對兩個小時起跳的鬼地方。
時間終於進入最後的倒數,想了又想,總覺得我還是應該要先劃下逗點(!?),再帶著大家的祝福繼續前往下一個旅程。
可是一直很糾結於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形式,什麼樣的文字,什麼樣的描述方式做告別,所以左拖拖又拖拖,餞別宴吃了又吃、送了又送。(警衛,可以讓人家這樣吃了又吃送了又送的嗎?)
居然久到系統自動登出,我還想不起來帳號密碼,還好還是試出來了,另外為了不想被人肉,所以以下講到主管機關,我都要用XX局帶過。
從去年7月新制ICF評鑑制度上路,到10月我開始正式進入需求評估領域,到現在評估大概半年多了,其實真的有很多很多無奈,很多很多苦水,但~我想應該還是有幫助到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吧(!?)只能這樣相信著。
說寫就寫,這篇最早完成的時間已經是2012年十月了,轉眼已經五年,這五年來到底服務有什麼變化?我其實說不太出來,這五年來我從小小訪員當到計畫案負責人,再從現在看夥伴經營這個計畫案,昨天跟學弟妹介紹社區機構、政府計畫案以後自己再回來看這一篇,發現以前還真是憤世嫉俗啊,不過很多都是實話就是了,雖然如果現在寫,應該不會寫成這樣,所以我就決定來更新一下目前我對這些服務的認識跟了解。
雖然真的就是年少輕狂不懂事,但經過一年的也不知道是磨鍊還是折磨的工作後,也許還是會有所成長吧!!!
於是,在幾經思考後,還是決定對自己這一年的工作做個簡單的小總結,也順便回應幾個比較常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