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回到這個單位帶領2小時的工作坊,被邀請時,社工說還是想知道一些如何讀懂肢體動作的知識,回想了這個團體的動力,又覺得做很多很著重肢體活動的體驗,應該也不是團體需要,還好單位今年要申請長照積分,還可以講個課頂一下,思前想後,決定了要來做「看」的練習,既然要心電感應,那就來好好心電感應吧~
要來整理這個過程的時候,看了一下去年的文章,發現其實應該把今年跟去年交換,可能去年就會好一些了XD
去年的文章在這!
因為感覺到去年帶肢體活動,有一點卡卡的,今年乾脆往更前端拉,把最近又常拿出來用的「觀看」練習重新調整,再加入「傳達」的練習。
社會計量
最近的社會計量喜歡站關係,請大家站出與彼此的關係,我試著從大家的站位說明我對團體內成員關係遠近的理解,再請大家重站一次。我發現在我說明我的理解後,大家會更快理解我應該怎麼移動到我的位置,讓他人可以解讀我。可能也是一種心智化的具象化,從帶領者的眼中,我看到部分的我自己,為了讓帶領者更了解我,於是我需要在一些調整這樣。重複關鍵字啊、重複動作或聲音,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心電感應
透過社會計量讓大家稍微暖開以後,就開始進入今天的「觀看」練習了。
Step 1
最開始,我請大家圍圈坐好,聽我的指令,低頭、抬頭,每次抬頭要去看一個人,如果雙方視線有交集,就互相示意。因為團體實在太大了,有將近20個人,這個活動的侵略性變得很低,當然也會有很多沒對到的時刻。過程中,我觀察到其實有半數的人沒有準備好要跟人做連結,但~真是抱歉,今天就是要來讀懂別人的唷,只好稍稍強迫大家了。
Step 2
但我還是對大家很好的,這個階段的分組,我請大家去找剛剛有對到眼,或者雖然沒對到眼,但覺得頻率有合的,而不是隨機的分組。可能真的是現在越來越佛系了,就覺得不要太威逼大家了,這樣分組可以讓大家比較有安全感,對夥伴也比較沒有那麼多批判。
分好組以後,我們就開始各種不同方式的觀看。
觀看一
看對方,請大家在這個時間裡看對方。
觀看二
看物品,請大家在這個時間,找到空間中的某一個物品,看它。
觀看三
看成員,請大家在這個時間裡,看團體中其中一個成員。
觀看四
看對方,最後,再請大家看回原本的夥伴。
Step 3
換組,我請一半的人起身,換一個夥伴,大家可以稍稍分享一下,在剛剛的四個觀看裡,感覺到什麼,哪些時候自在、哪些時候不自在,我們在「看」什麼,「感覺」怎麼樣。
Step 4
分享告一個段落以後,我再請另一半的人起身,換另一個夥伴,我請大家把剛剛的分享在腦海再說一遍給對方聽,夥伴聽完需要給一個回應。
回饋與整理
整個體驗活動做到這邊,大概有一半的人可以理解,為什麼「不用說,我就懂」,大家的回饋也滿有意思的,有些提到對夥伴、對語言的既定印象,怎麼影響自己觀看、怎麼覺察;有些覺得神奇,自己明明沒有說出口,對方都可以懂;當然,我們還是針對「看」這件事有一點點討論,當我們在說「看」的時候,到底在「看」什麼,我們能不能打開全部的接受器,能不能真的「看」進對方的靈魂,而不是只看到表面。
整個活動做到這邊,差不多一小時,接下來開始講課,講一點點大腦功能、講一點點大腦退化的影響,包含:生理功能、行為與認知能力、情緒與個性變化等等。再講非語言訊息與照顧關係,其實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些覺察、感受、意象化、回應的概念,然後講一些如何覺察、觀看、聆聽的小技巧,也分享一些自己可以維持怎樣的態度。
感想
本來以為,講課大概半小時就可以搞定,結果一個不小心就講了1小時,時間就到了,其實我後面還有一個練習呀~果然這個系列就是需要3小時,無誤XD
工作坊結束以後,得到最有趣的回饋是「老師~我沒看過像妳這麼有同理心的OT」。成員說,他以為OT都在復健科工作,復健科的復健內容都很枯燥,OT也是讓個案一個指令一個動作,沒有留意到這些。嗯~只好跟他解釋,精神科OT就比較會在意這些事了。
每年可以見面的團體,真的要抓團體動力會容易很多,也比較能在活動設計的時候,就抓到大家的口味,這次的活動調整就大概只有拿掉最後一個體驗,其他的都有做到,真的是可喜可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