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去年和前年受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邀請,與夥伴合作,到國小去用了七個老矮人去呈現失智症長者可能的樣貌,帶著小朋友練習同理及簡單協助,也提供失智症的基本衛教。今年,因緣際會地,受悅萃芳邀請,重啟這個教案,但這次是和社區志工一起工作,於是又有了不一樣的呈現。每次帶完都有覺得很深刻、有趣,也有不足的地方,就覺得還是記錄一下整個思考過程,說不定哪天又可以拿出來重新使用。
暖身-社會計量
這次我以「距離」為眼,分別請大家站出幾個題目,分別是1.與「老」的距離、2.與「老化」的距離、3.到「據點」的距離、4.與「其他成員」的距離,以及5.與「失智」的距離。
用這五個題目,除了可以用來觀察團體動力以外,同時也引導大家開始思考「老」、「老化」、「失智」等等對自己的意義。其中,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可能是因為「老」是第一題,大家很快速地想到真實的年齡,但也因為有些夥伴明明很年輕,但因為常常與長者工作,因此站在大家想像中年紀大的區塊,因此可以引出較為抽象的討論。順著這個動力,我往下詢問「老化」,開始出現了不一樣的視野,有人認為自己人老心不老,有人認為自己生理功能雖不到退化,但也確實不如過往。
這時候,我觀察到,有些人比較無法移動,於是再加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提問,也就是「到據點的距離」,去觀察所有成員的認知狀況、人際互動需求,以及對團體的安心程度等等。這時候忽然有人講了一句「我今天第一次來」,於是我開始在思考新成員對團體及對成員的不熟悉,如何影響團體動力,以及是否會影響我們即將要推進的活動內容。為了更了解大家的關係緊密程度,這時候我又加問了一個「與其他成員的距離」。在接收這些資訊以後,我才回來問了大家「與失智的距離」。
考量到,團體成員彼此之間的熟悉程度、對議題的熟悉程度,在完成社會計量以後,我還是花了一點點時間,把大家剛剛在社會計量中提出來的想法、看法,再結合「老化」的概念做一個簡單的統整,接著才繼續推進到角色扮演的部份。
角色建構
之前在跟小朋友互動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請小朋友湊出七個小矮人,但我推敲這堂課的成員可能是無敵鐵金剛甚至更早的年代,因此在角色建構上多花了一些時間,當然也因為我們有了白板啦~
除了可以把角色寫在白板上以外,也可以做一些前情提要,並且設定角色生活環境,比如:是不是獨居、七個矮人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之類的。而扮演方式,也因為場地以及成員組成的變動,改為直接讓大家扮演,事後證明,大家果然都是成熟的大人。用這樣的方式,會產生當事人、親朋好友,因此大家可以在角色裡面去感受自己與「失智」的距離。
雖然本來的腳本設計就有一些凸顯差異的地方,比如:萬事通在外面迷路,但又不敢告訴其他人;或者,開心果忽然變得悶悶不樂,不想出門。但最有趣的,果然還是無意識的投射,由於現場人數的關係,我們直接分成兩組,因為本來就只是要讓大家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因此我設計了同一套劇本,給兩組人馬演出,兩組的害羞鬼不約而同地都抱怨「我以為害羞鬼都不用講台詞才選的,沒想到台詞最多」,真的是怕什麼來什麼的最佳典範,但我在做劇本設計的時候,還真的完全沒意識到這件事XD
事後想想,幸好有用了比較長的時間做角色建構,讓團體成員慢慢做好準備,也感謝兩位夥伴分別在兩個組別裡面當暗樁,陪伴大家討論、排戲、演出,果然Co-leader還是很重要的啊~
我與失智的距離
總之,兩組的小片段演出以後,我邀請大家同樣角色的一組,互相討論在這個角色裡自己經驗了什麼?比如:萬事通為什麼不敢跟其他人說自己迷路?;或者,當開心果悶悶不樂時,他在怎樣的內在狀態裡面?;而其他人在不同角色裡,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想法?再接著,我把不同角色的組別組合起來,一起討論應對或者互動策略。
然後就陷入了,「不要跟憂鬱或者退縮的人說不要想那麼多」的長討中了。現在發現這題真的萬年難題,而這個團體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是,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同在,雖然團體中沒有失智症者,但在不同立場去看待長者的憂鬱情緒或者發言,果然還是會有不一樣的思路,這部分就真的需要再想想怎麼解才行。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果然是最強矛盾對決之一無誤!
未竟之言
這次活動滿可惜只能結束在這個衛教,在觀察了團體狀況,以及成員們各自的能力,還有需求以後。我選擇先停在這裡,整理歸納了幾個與失智症者互動的大方向、大原則,提供了一些失智症的照顧資源,以及家庭照顧者的支持資源,時間其實就已經差不多了。
果然怎麼想都覺得需要三個小時才能做完。我想像中在做完第一輪角色扮演後,團體應該可以再從AD-8裡面挑一個項目,呈現一個小片段,來更深入討論應對策略。接著,我可能也可以再扮演一個失智症者,來做一個記者會,又或者用坐針氈的方式,多讓大家去感覺自己與失智的距離。
但就覺得2小時可以做到這樣,也是not bad就是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