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跟了五集直播,這週因為課程的關係只能跟Live文,知道了結果卻不知道轉折,播完以後也看了幾篇心得,本來想要就讓它過去了,最後還是決定放下成堆的報告,點開第六集好好看完。

其實對結局一直都不期不待,畢竟~每次看這個編劇的本看到最後總是會留下一些遺憾,所以這次的結局真的有超出期待。

“如果可以先知道答案再做選擇就好了”

可惜人生不是一場有標準答案的考試,就算知道答案再選擇,也不一定真的就會走到那個答案。

自己看完六集以後,總覺得在這部戲裡面編劇其實把所有女主角以外的人設都設定成控制變因,只有女主角本身的價值觀是操縱變因。是要選擇事業的方案A還是要選擇家庭的方案B,最後得出了應變變因。並成就了這個完美的劇本裡面兩個看似不完美但終於都走到了可以坦然面對自己人生的鄭如薇。

寫完這段話,腦海中忽然浮現剛結束不久的童話分析課程。

一個充滿智慧的長者的隕落通常會是故事的開端,因此主角面臨選擇,在選擇之後可以得到成長。

我會說,在湯爸、湯媽的人設不變的情況下,湯有彥無論如何是很難跟著鄭如薇去上海的,就算去了也頂多只是見見世面。因為湯爸潛移默化地價值觀教育就是“一個屋簷下的恩重如山”,所以湯有珊在離婚以後非常理所當然地回到臺灣"打擾"爸媽、大哥、大嫂的生活,但這個潛移默化是在鄭如薇必須選擇的當下缺乏的。因為編劇給了鄭如薇一個父母雙亡的設定,有了這個先天上的缺乏,讓鄭如薇不管選擇方案A或方案B都顯得極為合理。基本上就是把男性自我強化的鄭如薇跟女性自我強化的鄭如薇拿出來比較呀呀呀!

然後就想到戲播出到一半的某一堂童話分析課,老師說:童話分析就是要去找那些老梗,因為一再重複出現的元素,有可能就是一種原型。

所以一開始雖然覺得就算把A跟B摻在一起演,兩條線也都是老梗,看到最後不禁覺得老梗也是梗啊!

而且,我其實很喜歡最後方案A回到臺灣那段,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在多年以後,雙方都不再以對方為第一考量以後,反而可以退一步回頭看看當時的自己與對方,也因為兩個人都欠對方一個解釋。

不過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有勇氣可以這樣回頭去審視自己?又或者審視完可以不被自己迷惑?回頭有時候不是為了後悔,而是因為人生有被梳理的必要。過去的自己有被自己安慰及被道歉的必要,在人生的很多時刻,自己不見得真的善待自己,不見得可以尊重自己當下的決定,不見得可以坦然接受挫折,更不一定會有勇氣去回顧自己的失敗,於是那些東西累積成一種埋怨,一股憤恨,最後發展成對生活的怨懟與不滿足,自以為自己選錯了路,卻忽略了不管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就算表面上像是被迫的,就算做出決定的當下自己是覺得勉強的,但事實上做出決定的人是自己,真正踏出步伐的也是自己。

所以不管是方案A還是方案B,他們其實都不真的知道了對方的答案,但最終他們都終於理解了也原諒了,不管當時是任性或者過度犧牲的自己,於是他們不再去想當初。

只是,這也不過才過了五年啊,人生還有多少五年啊!只能說,恭喜兩位鄭如薇,終於過了一個坎,但人生可還有千千萬萬個坎啊~

是說,我報告都寫不完了,還在這裡發廢文,而且又莫名其妙地迷戀起韓劇男主角,等等要來看李華信配報告了Q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