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奸是給很有名的人做的,為了不要富奸,我還是把已經寫好的先PO,本來想要更有系統地整理的,但~這件事還是留到要出書的時候再做好了,如果真的有出書的話。

OT、戲劇、人生(七)Dear My Friends-1裡用了很長的篇幅介紹了這部戲裡的主要角色,雖然我覺得還是不夠長,是應該來學習一下,如果一百字內描述角色性格了。在這篇則會開始就我看到的一些社會議題或OT會關注的議題做簡短介紹、與臺灣的連結及我個人的感想。

老有所養(老年生活)

這命題很大,臺灣近年來因為老年人口比例攀升,也有許多不同的方案與處理方式,因為自己現在住在鄉下,最常見的大概就是年輕人在都市打拼,老年人集中在鄉下。但原本住在都市的老年人呢?又,我們對現在的老年生活是怎樣的想像呢?是每天充滿活力地去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憂鬱地坐在家裡等著孩子們回家?與三五好友偶爾外出旅行?每天三餐白飯配醃漬品?那麼,我們對自己的老年生活又是怎樣的想像呢?

劇裡,編劇嘗試了幾種不一樣的老年生活方式,但似乎也都有各自的問題。第一集開始沒多久,喜慈就到了菲律賓想和大兒子一起生活,但去到那裡才發現大兒子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因為自己過去反而造成兒子家女傭的負擔,於是她只好包袱款款回到韓國,但又拒絕到小兒子家住,認為這也只是給小兒子增加困擾,於是她最後選擇獨居,但又因為覺得自己老了沒用了,而有了自殺的念頭,雖然最後因為總總因素沒有成功,但在這種無能幹迅速攀升的同時,喜慈又因為失智前兆,開始有疑心被害的想法,還自己裝設監視錄影機,並且乾脆睡在客廳,因為客廳才有鏡頭,不過因為喜慈的問題又加了失智議題,似乎也不能直接斷定。在這部戲裡面獨居的還有蘭熙、英媛、成載,蘭熙自己開了一間店,也沒有跟女兒住,頂多是女兒有空過來家裡看看。英媛則是因為工作關係,到這部戲的開頭才算是回韓國定居,也因為年輕時一段無法圓滿的愛情,之後就一直單身。成載則是因為妻子過世以後,才開始獨居生活。忠南則和自己的姪子及外甥同住,還告誡姪子和外甥,如果自己半夜打電話一定要接,因為她不想自己死在家裡,偏偏自己急性盲腸炎發作的時候,居然還是得自己打電話叫救護車。晶雅和石鈞則是很標準的亞洲老夫妻生活,但因為是戲,所以中間一定是要加一段晶雅終於決定不要再忍受石鈞,而獨自離家生活的橋段。雙芬則是非常典型的老人照顧老人再加一個身障者的故事,當然在這個故事裡面,其實這個身障者並非沒有能力,也因此沖淡了些悲劇性。

但我自己覺得最有趣的是,忠南提議合宿的段落,以及晶雅終於搬出去自己住的橋段。忠南說:她不想這一輩子都沒跟其他人交過心就死去,又說她一輩子都在為了其他家人忙碌,最擔心的就是死的時候身邊沒人。所以主動提議了合宿,而且大家都要分配工作,但其實從很多小細節還是可以發現忠南仍然在照顧著大家,以一個妹妹的身份,以一個姊姊的角色,我想大概也與她的缺乏自信有關係,她其實知道自己的能力,可是很多時候還是會懷疑,會沒自信,所以她總是贊助藝術家,甚至還自己去報名補習班要考大學。合宿這段也讓我想到,剛回宜蘭的時候常常開玩笑要老北老木以後也搬回宜蘭住,這樣我們工作到中午還可以回家把老爺夫人、老北老木一起推出來曬曬太陽。後來又有朋友提到應該是要把自己家裡的老人們集合起來,做一間小機構,這間機構就營運到所有老人過世,也不以營利為目的,似乎也是個不錯的主意,所以跟老木看到這段的時候,一直覺得很促咪,老木還問我,這樣你還要做那個小機構嗎XD

而晶雅在經歷過大女兒被家暴還不敢回家說之後,終於決定不要再依賴石鈞,而自己搬到外面生活,她說:她只是想要有一個自己可以好好喝一罐喝啤酒的閒暇。而且看起來,她似乎也不是真的要藉由這樣的事情讓石鈞有什麼大徹大悟,她就是真的心死了,所以後來就算石鈞數度跟她示好,她其實也沒有瞬間軟化,而是在經歷過喜慈走失的事情以後,才漸漸願意重新接受石鈞。

老年人的安養問題,似乎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與政策,而在臺灣“養兒防老”的觀念其實還深植在很多50歲以上的人心中,甚至有些四十幾歲的父母也都這樣認為。但,也許是因為臺灣原本就是島國,土地太小,年輕人與老年人的距離最遠也不過就350公里,與日本、韓國比起來,年輕人與自己父母同住的比例似乎也稍微高一些,同住就有相處問題,相處久了總是會有摩擦,甚至會產生怨懟,也不見得真的就是對雙方而言的最佳解。

但故事來到最後一集,經過許多紛紛擾擾以後,老人家們居然決定就常常租著露營車一夥人一起出去壯遊,雖然沒有真的一直住在一起,但對於這樣各人各色的一群人,這樣的生活方式似乎也很不錯。

我本來以為這一集可以多放一些的,但畢竟這是在講老年人的故事,老有所養大概真的就是一個很大而不可避免的議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