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開始寫心得,好像又忽然不知道怎麼開始寫了~
本來想要從故事梗概開始寫,卻發現去年看完的心得,好像抓得更精准一點,今年反而有一些虛無飄渺。
去年的心得由此去
因為千言萬語,已經有點像是自由聯想了,一堆破碎的感覺、字詞、投射、反思,所以決定照著感覺,來重新整理一下故事好了,畢竟我還是理性腦有點有用的人類,整理完Hedwig的人生,也許我的腦袋也會比較冷卻一些吧。
Hedwig是在1998年在外百老匯登場的音樂劇作品,故事原創是John Cameron Mitchell,同時他也是第一代和電影的Hedwig。
Mitchell後來在接受訪談的時候說過,他自己其實是Tommy,基督教牧師家庭中的同性戀(真是有夠背德的)。故事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以Tommy為主角。而Hedwig的原型也真的是將軍家的保姆,不過人家就是貨真價實的女性了啦,很多關於性別的曖昧模糊與探索,其實都是Mitchell的自我探問,當然也有作詞作曲家Stephen Trask的自我探問。
百老匯對這些少年來說,也許真的是夢想基地吧。想像一下在1990年代中期,那時候的紐約經濟開始從谷底反彈,人們有更多機會也有更多精力可以去做一些除非維生以外的探索與娛樂,那時候的Mitchell帶著這個故事,和Trask共創了這部後來賣到全世界各地的音樂劇,無庸置疑的是,Hedwig這個icon濃縮了那一整代人的親情、國族、愛情,與對自我的強烈批判與和解,甚至給了往後所有“怪怪”的人一條出路,即使你戴上假髮的時機是被決定的,但你仍然能夠自己決定哪時候要脫下來。多麼震憾而有力的鼓舞啊!
話說,我在第一次在睡魔(The Sandman)裡看到他,還只覺得真是個迷人的大叔啊~沒想到就是傳說中的第一代Hedwig呢XDDDD
和Mitchell這種強烈的身世背景不同,第二代Hedwig-Neil Patrick Harris表面上就沒有Mitchell的故事那麼糾葛了。
Neil應該就有比較多台灣人認識了,如果有看過How I Met Your Mother,應該就對他不陌生了~然後我第一次看他東尼獎開場表演就是Hedwig的Sugar Daddy。然後因為太震撼了,所以就瘋狂搜尋Neil的演出片段,也好好地去瞭解了Hedwig這個故事,但那時候的中文訊息真的超少,還好歌還是有得聽的。而Neil最近也跟他的老公歡度20週年紀念日,恩~這可能比較震撼XDDDDDD
後來,百老匯出了第三代Hedwig,則是Glee裡面的小鮮肉Darren Criss。但我對年輕人太沒興趣了,先跳過XD
目前大家在Youtube或音樂播放平台上,理論上可以找到三個版本的Hedwig原聲帶。
這是外百老匯版本,是最原始的版本,所以聽起來也最粗糙,但真的很生猛,憤怒值也比較高。
後來,拍成電影,又有了第二版的原聲帶,這版有一些只有電影裡有的歌曲,整個感覺就比較錄音室(可能因為是電影),但它還是有些歌是現場收音的。
但我私心最喜歡這版的Tommy唱的鬼地方 哈。
我們最熟悉的曲序跟故事梗概應該是Neil版本的。因為後來賣版權都是賣這版XDDDD
不過不論是哪一版,情節都是類似的啦~
在柏林圍牆建起前後,Hansel和他的媽媽住在東柏林,從眼前這個女人的故事中,我們知道Hansel的爸爸是一個美國軍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東柏林,丟下他和媽媽兩個人。
這邊就可以先科普一下柏林圍牆的故事,在音樂劇開場,Yitzhak的那段長長的開場白裡面就有提到柏林圍牆的四個形式:鐵絲網、加強的鐵絲網、混擬土、邊境圍牆。我們可以合理推測,Hansel爸爸應該就是當時隨美軍到西柏林駐紮的軍人,一開始柏林圍牆是為了防止東德人跨過西柏林,但美、俄雙方都有派人駐守,Hansel爸爸跟後來和Hedwig結婚的Luther應該是類似的身份,但Hansel爸爸沒辦法(或者不願意)帶走Hansel和他的媽媽,而Luther可以做到。但我覺得也有一個可能是Hansel媽媽真的是共產黨啦,我覺得一個覺得希特勒和耶穌是同一類人的人,會加入當時的共產黨,也不是沒有原因的XDDD
因此Hansel被養大的背景就是東柏林、共產黨、物資配給,要聽搖滾樂要偷偷把頭埋在烤箱裡聽,媽媽總是要丟他番茄,某個程度上可能也是擔心他死掉也不一定。從這個角度來看,Hansel在被大學退學、認識Luther之前,可能還更能做自己一些咧~
諷刺的是,Hansel為了獲得自由,放棄了自己的一小部分,結果在他放棄以後的隔年,柏林圍牆就倒塌了,於是他的各種決定、過往的人生全部成為幽靈,化成那頂假髮,躺在角落,對他虛張聲勢。
但不知道為什麼今年進場的時候,我一直被Hedwig沒人愛這個假議題迷惑,而忘了對Hedwig來說,最深層的議題還是「找到自己」。正如同Hansel媽媽說的那個創世神話,世界上最原始的人其實有著兩張臉、兩雙手、兩雙腿,是宙斯發神經做大型動物實驗,我們才變成現在這樣的,所以對Hansel來說,他想知道的是「怎麼找到自己」,而不是找到「愛」,這是一個有點微妙的差異。
而且這件事讓Hedwig和Tommy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Tommy的創世神話缺乏了多元性,畢竟基督、天主、猶太信仰的創世故事都只有一男一女,而且是很明確的女性是男性的一部份,這部分會造成Tommy基本的性傾向混亂,導致他想要Hedwig,但又不能接受,所以後面鬼地方Reprise的歌詞才會產生意義。
不過,如果Tommy真的就是Hedwig的某一部份自己(畢竟Hedwig自己最後都說了,他一部份給了老媽、一部份給了Luther,還有一部份給了Tommy,然後他吃乾抹淨say goodbye)。那故事裡最可憐的說不定是Yitzhak,但話說回來好像這也要基於演員如何詮釋這個角色。在罄的詮釋裡,我感覺兩個人互相利用的成分高一些,但在仁馨的詮釋底下,Yitzhak愛著Hedwig的成分就高很多了,尤其是她跟定緯的組合XDDDD
在整個上半場,Hedwig講完幾個標誌人物,像個瘋婆子把自己的人生都掏出來以後。從The Long Grift唱不下去那刻,Hedwig才回到此時此刻,與Yitzhak開始互動。
這首歌成為兩個人互相指控的來回,兩個被留下來的人(我覺得演員沒有講到這句真的很失職,雖然我還是被沒講到的那個人弄得泣不成聲。)
觀眾可以看到Hedwig花了超級多篇幅在講那些已經不在的人,在怨嘆過往的生活,可是卻從來沒有把目光放在Yitzhak身上。所以Yitzhak對她來說到底是什麼?我看到後來發現其實是定錨,尤其那段高音。
所以Yitzhak的歌聲在最後把Hedwig從虛無恍惚拉回來,然後離開這個鬼地方。結果反而Hedwig和Yitzhak才是一體兩面......
我發現更可怕的是,我每一年看完都有不一樣的故事想像,但有一個好想也是今年和去年的演員安排不一樣,不一樣的組合也會讀出不一樣的故事內涵,但這篇我想就先到這篇了,其他的就下一篇再說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