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有許多需要被審核的時刻,有鑒於敝專業裡能講性別的講師實在太少,再加上那些人在公開場所常常會有一些很性別盲的發言,於是我在去年也嘗試著以自薦方式申請成為性別平等教育人才資料庫的講師。想當然耳是沒有通過囉,原本是想要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了,但今年又因為適逢敝人在下小的我要換照,又剛好缺少四合一的學分,再加上資料庫寄錯信,還沒有密件副本,於是有其他人用群組信的方式分享了一些真實。這樣一路看下來,就覺得沒有寫一下這個好像也是有點可惜(什麼八卦記者心態XDDDD

繼續教育積分

根據醫事人員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第13條第2項第2款第1目規定,執業中醫事人員每6年需有120學分,同款第2目要求專業品質、專業倫理、專業相關法規合計至少十二點,其中應包括感染管制及性別議題之課程。也就是以上提到的這些項目加起來至少要有12點,才能換照,這些課程因為所有醫事人員的要求都一樣,又因為名詞過長,因此現在都被簡稱為「四合一」。各地各職種公會每年理論上都會辦個1~7.2學分不等的四合一課程,如果公會會員沒辦法上到自家公會的課,那就只好轉向坊間的四合一課程。某個程度來說,這其實是一種用錢換學分的行為,四合一課程大概不脫那些內容,尤其敝專業能講的講師又少,因此能針對現況與時俱進,修正講課內容,讓學員能獲得較符合時代的知識內容的課程,老實說少之又少。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小的也才起心動念,也許可以試著去申請看看這個講師資格。

截圖 2023-04-04 上午11.02.49
四合一講師資格認定

從上述內容可以得知,醫事人員的繼續教育積分會有兩個點數組成,一個是專業課程(至多108點),一個是四合一課程(至少12點)。由於專業課程內容是由各業界自行認定,因此沒有特別的講師資格規定與要求,但要成為四合一講師就需要另外的申請與認定機制,但這個認定過程是一個既透明又不透明的狀態。由於我只申請過性別議題的講師認定,以下我們就將焦點集中在教育部的性別平等教育人才資料庫講師審核上囉~

「性別議題」課程授課講師資格

這件事是有被衛福部(當時的衛生署)發函要求的,為了維持課程品質,授課講師必須於「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人才資料庫」選取。

截圖 2023-04-04 上午11.25.49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人才資料庫

於是我們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

為了要成為講師,首先我們必須先完成自己的資料搜集,其中要包含什麼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人才資料庫審核及維護要點

截圖 2023-04-04 上午10.51.12

要至少三項喔~

那像我們這種永遠都在體制外的人,基本上就不太可能符合(一)、(六)項了,於是就只剩(二)~(五)可以努力,又剛好我剛結束研究所的課程,上了一些健康不平等啊、性別主流化啊、女性主義流變啊之類的相關課程,想說這樣應該有符合(五)。再來,不含學位論文我還剛好有去兩個國際型的研討會發表了研究,一篇是在講女性長者的關係,一篇是在女性學會發表的孩童的身體及性別意識,想說這樣應該也有符合(二),再加上之前以性別盲與身體的性別意識為主題去國中帶過教師研習,以及這幾年在做的藍鬍子,應該也有符合(三),這樣夯不啷噹應該也有三項了,但最後還是被判定資格不符。

本來想說,大概是這些真的太不主流了,本來就有預期會被判不符,但還是有些失落,再加上最近發生了人才資料庫寄錯電子郵件還導致資料外洩,就覺得還是應該來記錄一下。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人才資料庫申請

截圖 2023-04-04 上午11.39.17

上面的法規是講師資格審定執行的依據,實際上要申請的時候會是這個樣子,你要先進入教育部的性別平等全球資訊網,點選線上申請註冊。接著,會看到一個“”溫馨提醒“的畫面。

截圖 2023-04-04 上午11.40.22

第一頁是個人資本資料,我們先按下不表。

第二頁開始可以上傳一些佐證資料,其中授課或教學經驗及業務推動或方案執行經驗,都只被允許上傳一頁,著作二篇也沒有說明佐證資料需要什麼格式。於是我只能把授課經驗簡短地寫成一頁,而著作我記得我是上傳一篇英文論文(女性長者的關係議題)以及一篇投影片(孩童的性別與身體認同)。至於課程及研習,當然就是去把研究所成績單下載下來,截圖囉~

審定結果通知

在這個網站上不會告訴妳,審定這些講師資格的委員是誰,只有很簡單地說下次公佈審定結果的月份,嗯~對,連日期都沒有,我是去年大概10月送的資料,審定結果是12月,今年的審定結果是9月,也就是現在送要等到9月才會知道審定結果。

當然,我也是很懶得再去問說為什麼我沒過,需要再如何補件。這就是一種很“理所當然”地知道對方大概就是會罐頭回覆,但顯然我的資歷不是人才庫要的。

番外篇

本來事情應該是到通知審查不通過就結束了,殊不知上週又來了一個番外篇。

教育部先寄來了一封到期通知,通知我說我之前申請的講師資格已經到期了,我心想大概是寄錯,也懶得管它,沒想到後續才有趣。

截圖 2023-04-04 下午1.00.37

承辦發了一封更正啟事,還算正常,誇張的是所有收件人全部沒有密件副本,還寄了兩次,於是好像就小炸鍋了XDDDDD

第一個當然是資安問題,堂堂教育部寄送郵件居然沒有使用密件副本,導致個人資訊外洩,這應該是可以上政風的程度吧!?

第二個就是講師資格審查了。

在後面的回覆裡面,有人提到現在資料庫的實質審查者,多數都不具備資料庫的師資資格,並且明確地指出現在的審查方式基本上只要是教育部性平委員會的外聘委員,並且願意擔任審查委員就可以承擔審查工作,而且17位委員分為4組,也就是說一組可能只有4-5個人,卻要審查300多份(這應該是低估數字)的資料,到底審查標準是什麼?如果大家都能提出相關證明,那為什麼有些人通過,有些人不通過?

我自覺自己的經歷不受體制歡迎,因此也沒有再去追問,但我還是認為裡面有少許講師其實是不適任的,畢竟自己在業內工作,其他領域不清楚,但自己專業領域裡的師資,上課內容如何,我們自己還是清楚的。但面對這樣的講師,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退場機制,儘管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人才資料庫審核及維護要點第7條有提出除名規則,但事實上,要完成條件也非常困難。

截圖 2023-04-04 上午10.51.52

首先,一般來說,本人通常不會提出不續任,也有人每5年就會重新送申請,再加上要符合第7條第2款的認定在實務操作上也有一定難度。因此,還是會回到審查委員如何審查資料,為什麼有些講師這十幾年來講義都沒有更改,只因為他們先佔領了這個領域,就能夠一直保有講師資格,而後來加入的工作者,卻苦無成為講師的機會?這其中到底是否真的有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準則?顯然也不在既得利益群體的考量之中。

結語

大家如果有閱讀到這邊應該會發現,這篇文章其實也沒什麼重點,就只是把一個不夠資深 &人脈實力不夠的實務工作者要進入體制遇到的困難寫出來這樣而已。當然一開始還是因為我自己私心想要讓四合一學分更快達成,雖然也知道大概不可能,但真的是沒想到最後會有番外篇這個有點精彩的經驗。不過,我想,大家應該都還有更多更偉大的事情要忙,像這種講師資格審定的小事,大概排一百年都排不進重要議題裡吧。

結語的番外篇

但又覺得好像還是應該討論一下,好像很該連性平委員資格都一起討論,還有教育體系裡的性平觀念是否夠符合各種國際法?否則,怎麼永遠都會有學生因為多元性別議題被學校老師隱性霸凌的新聞?又或者像我自己進入學校講課發現老師們的性別盲,甚至是最近正在FB被討論的宜蘭安安事件,這不是都顯示了即使我們在體制外做了許許多多性別平等議題的相關工作,但體制內的改造顯然還是緩不濟急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Jean 的頭像
    DaJean

    故事的樹洞_君邑工作室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