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進這個據點工作了,相較於去年臨時上路的12週,今年更有餘裕地進行了24週,也嘗試了新的方法,感覺滿好的。

 

衛福部去年開始推出的延緩失能方案,向全國廣徵方案,分為全國性與地方性兩種方案,所有要進入延緩失能方案工作的人,都需要去上過方案課,而且只能帶該方案的內容,如果上的是地方性的方案,還有地區限定,但為了生存,我們還是去上了,然後還被OT某大老當掉,加深我討厭大老的刻板印象。總之,感謝還是有方案願意收留,我們去年夯不啷噹的就開了二三十班,今年更是把它開到遍地開花,開好開滿,開到找不到人上課,再硬擠時間出來把所有能吃掉的場次吃掉。

 

今天結束的據點,是去年已經開過一期的,今年承蒙該據點看得起,還加開一班,等於總共四期,真是可以好好練兵啊!

 

為了說可以好好練兵,因為每次簽到單都只有十個人簽名,可是簽到單上明明有15個,然後常常上課上到二十幾個人,嗯~反正是一個對帶領者來說,有點難帶的團體。難帶的原因除了班級人數太多以外,也因為程度落差太大,有人是根本聽不懂指令,可是有人是在衛生所當志工,真的,帶起來心很累。還好據點還算給力,給了指導員和協助員的費用,而且上課期間據點還會派人協助,那我也就沒什麼好抱怨的,硬著頭皮也是要帶完der

 

跟去年不一樣,今年跟兩位夥伴討論以後,我們決定每一班的兩個小時由兩個人負責,分成兩個主題進行,其實就是體能一個人帶,認知一個人帶,第二期再交換的意思。我在第一期是負責認知,第二期則是負責體能。我覺得我一個人帶兩班有一個好處,每週的第一班先執行,接著可以微調,再進第二班試驗,第一期的認知個人認為效果不錯,而且因為12週都是同一個人帶,所以可以自己調整進度,決定大方向,再進行微調。

 

第一期的認知,我主要分成三大塊,第一塊做記憶,第二塊做視覺搜尋+一點點數列邏輯,第三塊做反應,主要使用的媒介的圖卡、撲克牌、數字,後來做反應的時候則是大家圍成一圈做一些反應遊戲,最後幾週則是綜合的能力。每次換媒材會花一週的時間讓長輩熟悉媒材,接著開始進行各種變化,比如:第一週先讓長輩寫數列,接著視覺搜尋(例如:找到所有1),再往下可以玩不規則序列裡的數字搜尋,最後再玩賓果。這些活動不會在一週內完成,而是每週增加難度,一方面視團體狀況調整活動難度,一方面也看長輩對媒材的接受度。

 

第二期的體能,我則是專注在簡單關節活動,並視情況加入重物,訓練肌肉耐力。老實說,我覺得對我來說,體能真的不是我的強項,但基本關節運動還是可以的。簡單設計了上肢四個方向,上面、前面、旁邊、下面,下肢一樣四個方向,接著就可以做一些變形,初期還加入了雙側協調、跨中線等大動作,其實做到大動作雙側協調對有些長輩來說就已經很難了,對功能最好的長輩來說也算恰恰好,經過六週的動作練習之後,我加入了雙手寶特瓶,請大家在寶特瓶裡加水,再持續進行六週。

覺得滿感人是,到最後幾週,幾個原本都不理我的長輩,也願意跟著擺擺手,甚至有那種開關突然打開,就跟著做完全套的,當然認真做的就可以明顯看到肌力、肌耐力的提升,不過這都還只是大動作,大概就是防跌保命的基本這樣。

 

今天要離開的時候,有阿姨主動來說要拍畢業照,也有阿嬤說以後看不到我會想我,在團體裡面也可以看到大家參與度漸漸提升,其實還是滿充能的。但有時候其實還是會思考這種集體式的訓練目的到底在哪裡,有時候真的覺得這種活動有時候就是帶領者在自爽,團體參與者其實也不過就是配合一下。有時候會很慌張看不到團體參與者的生活脈絡,覺得我的作法跟想法很斷裂,明明希望能看到個別化,可是在這樣的體制底下,我還是得屈服於集體式的訓練,每當想到這些的時候心就有點累。

 

但也許,就是這樣一邊實務、一邊抱怨、一邊反思、一邊檢討再一邊改進,然後我總會找到自己的路吧!至少我是這麼想啦~

也希望明年還有機會可以再進這個據點,那就可以再嘗試更多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