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我聽到這個故事是17年的事,沒想到翻開紀錄已經是16年9月了。
如果要我用一個故事當我的17年的註腳,我會選擇這個蘇俄童話:美麗的瓦希麗莎。當時課堂上老師在講這個故事時,大家好像都馬上就想到霍爾的移動城堡,但我想到的反而是神隱少女。後來過了不久,又在大濕的工作坊聽到這個故事,那時候的自己彷彿那個迷途的瓦希麗莎,只是她好幸運地擁有那個小木偶,而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小木偶在哪裡。但這故事真正讓我著迷的,是故事裡那個住在森林盡頭的女巫,她掌控著時間與空間,住在一間長有一隻雞腳的小屋裡,屋子旁邊的圍籬都是骷髏頭,夜裡會發出光芒,她有一台紡織機,有三雙手不停地在幫她紡紗,她只在她樂意時助人,就像她幫助瓦希麗莎,但有交換條件。
本來去年一整年已經有一點淡忘這件事了,結果今天中午偶然看到神隱少女重播,森林裡的女巫的意象忽然就又跳進我腦海。為了寫這篇文章,又重新去查了神隱少女的相關資料,才知道原來原本住在森林深處的錢婆婆真的是背後的大魔王,果然是芭芭雅嘎沒錯(笑)。雖然我也很喜歡後來的劇情走向,無臉男成為後半段故事的重點。在兩個故事裡,不管是瓦希麗莎或是千尋,都是在經過種種考驗以後才達到角色目的,可是芭芭雅嘎或錢婆婆的過去呢?記得16年除了這個故事以外,另外還看了一本有關女巫的野史,女巫之所以成為女巫,也有她的角色脈絡。
今天看神隱少女的時候,一直想到芭芭雅嘎,想到這女人這一兩年一直陪著我,好像年紀已經大到不是會夢想自己成為柔弱女主角的年紀了,因此相較於瓦希麗莎或荻野千尋,芭芭雅嘎或者錢婆婆反而變成我嚮往的角色,帶著睿智、對俗世一笑置之,不輕易給予,但又不吝嗇給予,掌握了時間、空間,帶著一些智慧以及對人世的偏見,離群索居卻又知之甚詳,雖然榮格曾經說過「女性不該獨居,對精神狀況不好」,但他同時也建議「如果女性不想利用婚姻與家庭尋找完整性,那就尋找夥伴,這個夥伴應該是可以對應女性的孤獨,並且減輕女性升起的陰性的邪惡的」。
於是,我開始假想女巫聚會,開始假想這群女巫的過往,開始假想她們一定也是經過了一番風裡來、火裡去的掙扎苦痛,於是才成為這樣既有原則又不在乎世俗眼光的芭芭雅嘎或是錢婆婆,她們並非全然的惡,但也不是什麼救苦救難觀世音,她們就只是恣意地活在這個混濁的世,啊~寫著寫著忽然想起了麒麟。這好像有是一種成長,那天跟朋友在討論DvT和諮商的時候,又說到「不要帶個案去你沒去過的地方」,所以如果我往芭芭雅嘎的路上走去,是不是以後我的個案也都會變得這麼奇怪咧,這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啊XDDDD
不過DvT實習還是順利地在17年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等跟老頭督導,然後拿畢業證書了,也該開始想辦法靠DvT斂財了,怎麼失去的就怎麼要回來,科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