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豐富的原作+漢字文化圈熟悉的地域概念+熱愛特效又懂商業運作的編劇兼導演+華麗到翻過去的演員=與神同行。

 

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韓國電影,實在是因為對死後的世界太好奇,又有帥大叔河正宇,只好進場支持。觀影時真的覺得韓國的特效超英趕美啊~死後的世界可以做成這樣,整個構圖有別於西方,有滿滿的東方味,可是又加入了西方電影的商業基本元素,大場面、開闊的場景,雖然畫面裡沒有什麼隱喻,但象徵物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是一部很容易消化,也很容易隨著劇情落淚的電影,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大賣啊。

而演員選擇更是讓我不停在心裡想,這是什麼同樂會嗎?要跟臺灣相比,這次的演員陣容就很像是花甲男孩吧,就是那種每一個人妳都認識,然後看他出場不過演個其中一殿的閻羅時,就會心想「靠~導演也太吃得開」這樣,非常適合喜歡看韓劇、韓綜的人去電影院驚呼XD

 

不過在看過一些原作跟漫畫差異的比較之後,我就更覺得金東昱這次真的撿到一個好角色,但也可惜了沒有辦法上主要宣傳,畢竟陰間使者可是河正宇、朱智勳,而第一個亡者還是車太鉉,(雖然想到車太鉉那麼懶惰的人跑來拍動作片就覺得好笑,說不定是導演答應他亡者只要站在旁邊,體力活都有別人會做了,他才答應的。)實在很難排到他啊~但他的金秀鴻比起車大叔的哥哥其實更有深度,尤其是當劇情鋪排勢必得要有陽世與陰間對照的時候,如果金自鴻的故事線是人性的良善,那麼金秀鴻的故事線就是人性的醜惡,但這其中又有反轉,甚至到故事最後我認為金秀鴻的故事真的搶走金自鴻的風采很多,雖然看到結局就知道這是為了下一局做鋪排,一副下一集體力活更多,車大叔乾脆去轉生的概念XDDDDD

 

在電影裡面的角色設定,使者必須在一千年內協助49個亡者轉世自己才能轉世,有趣的是這部電影的使者也沒有記憶,最近還真是看了許多使者的故事啊,但陰間使者沒有記憶這件事,該不會是韓國文化吧,但~我印象中之前看過的臺灣小說也講過陰間使者沒有記憶,可能又是漢字文化圈吧,科科。但也因此顯得江林特別,故事視角也藉由最後江林的口白重新拉回使者身上,亡者都有自己的功課,使者是引導亡者完成功課的人,但使者的功課呢?誰要引導他們?藉此扣上閻羅王這條線,就像目蓮說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閻羅王的責任究竟是什麼?不知道導演有沒有要拍出來給我們看呢(笑)

 

至於陰間法律的部份,我真心覺得鬧,大膽說根本是在諷刺陽間法律體系啊,各種法官形象、有罪推定,尤其那個在法庭睡覺的判官,是說連朴元熙都只演到判官這種小咖,一看到他在法庭上出現,我就笑了。不過我喜歡第一條第一項:只要得到陽世人的原諒,陰間就不再追究。而七宗罪對應的七個懲罰也很容易被接受,謀殺的火湯、怠惰的巨大滾輪還有河裡的人面魚、說謊的拔舌頭、暴力的亂石毒打、不義的冰塊、背叛的鏡子、不孝的流沙,是說我一直很好奇地獄18層為什麼只有十殿閻羅,然後啊~那個七宗罪是西方的吧,真的是吼~

 

不過這部還是有很認真的教化意義啦,雖然我剛開始的看的時候,一直覺得應該是自身投射,自己能不能原諒自己之類的,但看到最後李政宰說第一條第一項我就覺得我想多了,業鏡就是一個全知觀點,只有使者、判官知不知道要怎麼用,沒有什麼自我投射的成份。所以~在天輪地獄裡,才會有媽媽其實都知道的段落,但透過全知觀點的業鏡,主角也才能真正的原諒自己,人死後就是會帶著很多遺憾,因為再也做不了什麼,所以只有無止盡的悔恨,可是透過七個罪行的審判與過去的自我對話,從過去的自我得到救贖,被重要他人寬恕,於是陰間也不再追究自己的罪,然後終於得以轉世。不管是金自鴻還是金秀鴻,最後都成為了貴人,我看他們的老媽下地獄應該七個法庭都不用上就直接轉世了吧XDDDDD

 

補充一個,我喜歡使者說要下陽間,到底是誰規定地獄一定要在地底的,所以畫面相對於以前的地獄類電影也是比較明亮的,有天黑、天亮,有各種不同地景。但不得不說,啊地獄業務那麼忙,為什麼這三個人路上都沒有遇到其他人啊,是成本都拿去做特效跟邀請配角們了喔(顯示為:硬要雞蛋裡挑骨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