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一個想法一直在我心頭繞啊繞,覺得如果不講一講好像就是不太痛快,那就是關於「以家庭為中心」的這件事。

最近(其實也一段時間了)助人工作圈總在吵著去專業化啊~去證照化啊~這些話題,但我這陣子忽然意識到「其實將工作光譜往以家庭為中心的方式本身,已經是去專業化的過程。」雖然可能這也不過是我作為一個職能治療師的叛逃,或者是一個拿不到除了職能治療師以外專業頭銜的辯解,但確實在實務現場,更準確地說是在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這個實務現場,當我們越積極想要「以家庭為中心」工作時,作為單一專業的身份認同就會退得越後面。

以戀愛少女來說吧~即使我在談的是跨專業的合作,但事實上作為協調者的我,所需要的絕對不僅僅只是職能治療師的能力,我也清楚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當我試圖以家庭為中心,幫助家庭回到較穩定的狀態,我需要的還包含了與諮商有關的知識、與藥物有關的知識、與社會工作有關的知識,即使我仍然以職能治療知識當底,我不一定會非常深入地了解其他專業的知識,但這個以職能治療專業知識為鷹架的結構,足以讓我再增添上其他專業知識後,能夠穩固地與家庭工作。因此,不同專業背景的差別,大概就像是蓋房子一樣,房型、建材可能不同,但重點是這是符合家庭期待的。

不只是在實務現場,我正在親身體驗去專業化的這件事,在我自己受督導的經驗中,好像也有類似的體悟。之前寫的這篇督導反思中,就曾提到我有不同督導的事情,但我的職能治療督導和我的後現代取向督導,都不約而同地在提醒我類似的事。又或者最近跟DvT督導的討論,也與之前和職能治療督導討論時的提醒不謀而合,兩個人都同步地提醒了我要如何留意到母親的為難,如何同理母親的困境。我認為正是因為,我們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如何穩定陪伴整個家庭,因此不管是哪個專業都會看見類似的脈絡(可能也表示我的描述滿一致的?是有信校度的好報告者,這樣?),也因此督導們會給出類似的建議。唯一的差別大概就是先後順序,不同專業關注的先後順序還是有差異,但這我覺得與其說是不同專業,還不如說是不同督導的工作與生命經驗。

另一個我認為以家庭為中心是去專業化的過程的原因,大概跟我一直想做的事有關。一直以來我都想做一個人生相談室,抽個號碼牌,進去裡面,講一講大小事、人生困境、生活難關,我們討論出一個策略,執行,然後再回來滾動修正,也不要管到底是什麼治療,心理治療、職能治療、戲劇治療什麼的,其實就算有了那個名字又怎樣呢?玫瑰不叫玫瑰,難道就不嬌豔芬芳了嗎?其實就是不想一輩子被專業或證照制度綁架,想要做一個更有彈性的人群工作者。這樣的做法的好處是,我會一直跟家庭在一起,就好像生理疾病有家庭醫生一樣,家庭動力困擾也有一個工作者可以長期陪伴。這是一個最了解整個家庭動力的人,而不是做一做發現,「啊~這個需要諮商師,我幫你轉介」,又或者是「啊~這個還是得交給OT,你願意試試看嗎?」然後家庭被託付到另一個人手上,又得從頭認識起不同的工作者,工作者也得從頭認識一整個家庭動力,尤其在心衛中心目前有限制的服務次數下,根本只能救急。最後還是走回打針、吃藥,乖乖不要鬧事的老路。

台灣人有一群人很嚮往的ACT模式,其實也有點類似這樣的過程。個案管理師包含各種專業背景,但大家每天早上會討論自己手上的個案,互相請益,分享應該留意的事項,然後出門訪視、做個案追蹤,與個案討論生活策略、執行、修正。ACT也是有專業團隊,但專業團隊會議也包含當事人,而不是像現在台灣的密室會談,當事人的生活被專業所決定。不過我也能理解目前台灣心衛中心的發展脈絡,總是得先把人丟進去了,才能知道會長出什麼樣的花。

不過,我其實認為以長遠來看,去專業化才是一個經濟實惠的做法,不過可能真的要搭配如何強壯訪員的軟體,不只是把人丟進去而已,而是要讓大家茁壯成能以家庭為中心工作的人群工作者,只不過這可能就是我一個小小螺絲釘的癡心妄想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Jean 的頭像
    DaJean

    故事的樹洞_君邑工作室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