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也是2018年的事了,看到那時候的心得又想起了各種自己與世界的恩怨情仇啊~

莫名地,居然要寫心理劇工作坊的第二篇心得了,第一篇心得連結由此去:

 

 

什麼是心理劇?http://wiki.mbalib.com/zh-tw/%E5%BF%83%E7%90%86%E5%89%A7

 

一直都知道鼎鼎大名的「心理劇」,但就是沒有動力去體驗,一來是我對心理師存有偏見,二來是心理劇的工作坊都貴貴,終於南飛要邀請余漢傑帶心理劇工作坊,怎可錯過!

 

不過溫柔彈性如漢傑,還是沒有辦法讓我喜歡上心理劇,於是三天來我感受到的就是我到底有多邊緣這件事,不太喜歡心理劇,也不玩一人一故事,彷彿一直聽到老頭在我耳邊跟我說,「妳就是比其他人再更邊緣一點」一般......不過,對於我這種很容易吸收情緒的人來說,三天的工作坊還是會看到、聞到、聽到一點什麼啦!不過工作坊一剛開始就有一種真的是來面對魔障的感覺,幸好我最後還是決定真誠待人,而且我有盡量很乖地照講師的指令動作喔,沒有癱軟在地上,也沒有宿醉(大概吧!?)XDDDD

 

第一天早上,花了很多時間在check in,了解團體成員為何前來,卻發現成員裡面有過心理劇經驗的都有一些陰影,於是速度放得更慢,利用很多時間建立shelter,對於某些人來說,語言或文字其實才是安全的,並且第一個心理劇的主題是安心的時刻。我記得Phill來台灣帶工作坊的時候也是從shelter開始,後來自己在進入很多不同的團體帶領活動以後,又更確信這件事是重要的,也因為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彼此探索、了解,也才能在第一天下午玩那麼有趣的信任遊戲。

 

第二天早上,先從小組check in開始,我為夥伴表演了一個30秒童話,聽說很可愛,我自己也滿喜歡那個part,可惜沒有錄影存證,呵呵。第二天也是最長時間沈浸在心理劇裡面的時候,早上一個故事、下午一個故事。對於早上的故事,我真的只想罵「死仆街」,我們好常在講沒有誰應該為誰負責,但偏偏,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是會碰到很多需要為別人負責的時刻,把自己退到很後面很後面,總是在照顧別人,卻忘了照顧自己,倒得自己身心俱疲,最後可能還會被對方一句「又不是我要求的」猛打臉。

 

第二天下午的故事,則是和我自己有很深的連結,好像也是因為這個故事,讓我在第三天下午願意舉手上台說自己的故事,但其實一開始,我是不想聽這個故事的。心裡的傷,身體會記住,而且記很牢,我記得我是在聽到夥伴講完標題就決定我不要靠過去,剛好朋友又在離那個標題最遠的地方,於是我就迅速地站到朋友後面(整個逃避到極致)。但我好像真的是在離開父母,有了真的一個人的空間以後,才開始學著怎麼愛父母,怎麼去看到他們的需要,然後隨著DvT的練習、閱讀一些討論女性成長的文本,照顧者的人格面具越來越厚,已經很久沒有面對那個小女孩了。

 

於是在第三天下午的,我把空間讓給她,用一些支離破碎的語言描述著她的故事,我想大概是因為主持人是余漢傑吧,我們就是這樣亂七八糟的關係,雖然當下我是覺得他沒有catch到我想講的啦,不過事後我其實也很好奇這到底是刻意的,還是只是累了。不過~這問題還是先不要問好了,唉~人生好難。

 

第三天其實就是各種收,也有一些收穫的討論,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太站在DvT的角度思考事情,在收獲討論時,我完全沒有想到身為一個PB演員要怎麼利用這次的經驗,不過因為我本來就不是PB演員,所以這好像也合情合理。所以小組裡,我們比較多還是在討論規則、界線,而從第三天下午的演出裡,我也意識到在一人一故事演出中,有時候很美的表演,不一定就符合說故事人的內心,於是身為一人一故事的演員是困難的。

 

雖然對我來說,心理劇依然是冗長、線性的,很多時候還要擔心治療師的權威感,但至少是余漢傑啊,多了一些彈性,多了一些關心,反覆的探問、等待,至少我還是參加完了。

 

但有一個小小的體會,最近開放式對話都要我們練習表達身體的感覺,在第二天的兩個心理劇中,我發現很有趣的一件事,當劇情在走,由主角或輔角口中唸出臺詞時,很多時候我都有心口熱熱的、眼眶紅紅的感覺,但每次只要余漢傑doubling,我的身體就會馬上回到理性面,全部冷下來,可是同樣的台詞輪回主角講,就又很容易讓我有感覺,這其實挺有趣的,還不知道代表什麼,但想記下來,說不定之後會有什麼頓悟。

 

至於心理劇架構那些,我想等戰派別的時候再講XDDDD

關於戰派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