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期間我最常被問或者最常看到的問題就是:「孩子在家無法好好學習。」

 

最近讀書會要開始唸《青春期內的腦內風暴》,作者在前言提到了父母可以做到的幾件事:「給他們一個可以安靜做功課的地方」、「從一數到十」、「一對一交談」、「參與孩子的生活」。我雖然沒有小孩,但有許多和兒童、青少年互動的經驗,青少年好像總是有很多的無法瞻前顧後,看起來膽大妄為,若我們從大腦發展來看,作者便提到青少年正在面臨新的賀爾蒙的刺激,也在生成前額葉的神經迴路,因此青少年的大腦就好像正在各種開發的工地,處處充滿危險,他們很需要一些指引,但他們自己其實也不太清楚那個指引應該長什麼樣子。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也回想我自己的青少年過程,發現真的都是「經驗的累積」。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換到現今社會,好像就是孩子能不能夠經驗、體驗各種不一樣的狀況,而在孩子尚未成年之前,學校老師、同學、家長的態度,都會影響孩子成年以後的表現。這樣想想就發現我好像滿幸運的,我的父母除了沒有「從一數到十」以外,其他的好像勉強都有做到,也因為父母願意較開放地面對我,因此我在青少年時期不以課業為重的生活態度被包容了,就好像有了更多時間可以去探索自我,而不是整天只能忙著唸書。

 

「給他們一個可以安靜做功課的地方」

如果再更小一點就是「給他們一個可以好好玩耍的地方」,我記得我有讀書的記憶以來,就都是在書桌上寫功課、唸教科書。因此「有一個書桌」這個習慣一直到我出社會工作,甚至到現在唸研究所都一樣維持著,我幾乎所有的功課、報告、文書工作如果需要在家執行,都是在我的書桌上完成的,我很明確地認定「書桌」就是完成這些事的地方,一但離開書桌我就當作下班或休息,不會再做正事。

但這點在現代家庭似乎會因為時間、空間產生困難,其實小孩自己一個房間或者至少要讓每個小孩有自己可以讀書的空間還滿重要的。這是很明確地劃界線,如果要教會小孩擁有隱私權或自主權的第一步是認識自己的身體界線,第二步應該就是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了,一個他在裡面只要不危及性命、不影響他人,要做什麼都可以的空間。所以很多小孩大概寧願待在學校也不要回家,至少學校那張桌子他還可以自己決定要放哪個偶像明星的照片咧,回家就要被管東管西,那還有誰要回家?

 

「從一數到十」

這就是要說到作者提到的第二件事了,「從一數到十」。在準備批評、否決、責備小孩之前,自己先從一數到十,或者默念「我的前額葉長好了,他的還沒」十遍。人的前額葉是負責決策、計畫、組織的控制中心,青少年的前額葉仍然在發展中,如果有看過腦筋急轉彎的人,沒錯!青少年的大腦就是那個概念,他們自己也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感到困惑、恐慌、焦慮,因此不要急著給予負面的回饋,而是用各種方式讓他們願意向你表達他們的困擾。

 

「一對一交談」

於是,我們可以順著來說說作者提到的第三件事,「一對一交談」。在書中作者提到一對一交談的親密與更加直接是一個組織成功的重要關鍵,對父母而言,與青少年一對一的交談是為了理解,也是讓青少年能練習表達自我、組織概念的機會。

我記得我從小就是一個愛講話的小孩,在家裡面愛講話到基本上根本已經傾軋了我弟的發話權。但這些表達裡面包含了很多練習,例如: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評論事物的能力、與人溝通互動的能力等等。如果父母不要用以上對下的方式對待青少年,而是用一個開放的態度傾聽他們,那麼孩子自然願意多講一些。一對一的交談有時候可能就只是很漫不經心的日常對話,也就是說重點在父母每天是不是能夠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對話。但也不是說,父母完全不能糾正青少年的觀念,只是不要直接論斷孩子的對錯,應該是確認他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怎麼來的,以及這樣的想法是否合宜。

 

「參與孩子的生活」

但要確認想法從何而來以及是否合宜,就進入到作者提到的做重要的行為了,「參與孩子的生活」,參與不是干涉,參與是知道孩子的好朋友是誰、在學校參加什麼社團,或者偶爾在家長該出現的時候出現。但不是要孩子一定要照自己的想法參加活動、不是孩子一定要照自己的想法穿搭、不是孩子一定要照自己的想法唸書。父母會為孩子操一百萬顆心,但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很多人生的困境、為難都要孩子自己去經歷,即使父母明知孩子這樣做一定會受傷,但父母也只能教導孩子做風險管理。

我們太常把風險管理做成「你不要去做OOXX就對了」,但這對尚未經歷過的孩子而言,完全就是無效的管理策略。用父母自己的親身經歷當然是一個方法,但也不要忘了孩子們所處的現代,與你我青少年時期的「現代」已經相差十萬八千里,至少現在的孩子應該很難想像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世界了~有時候也可以借用大數據,或者資料搜集,或者一起看看現在的流行趨勢是什麼,不要急著去批評那些東西狗屁倒灶,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為什麼喜歡,也可以互相推薦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疫情期間的生活安排」

疫情期間,很多家長都需要在家工作,相信大家一定也都感受到在家工作的優點與缺點,那麼請記得對孩子們來說,那些優點與缺點可能就會放大十倍、百倍。相較於我們這些大人,孩子的自律能力可能更差,因此很建議家長可以跟孩子坐下來一起討論時間的分配,如果家裡有二個孩子以上,那麼請一起討論,因為家庭是這段時間大家一起生活的空間,就算是室友,也請互相尊重並遵守同住禮儀。

有了時間表以後,請記得按表操課,當然過程中一定會有誰誰誰臨時遇到什麼狀況,無法真的完全遵守規則的時候,那也應該討論清楚彈性的空間,不管是家長或孩子都應該要尊重彼此。另外一個我覺得很重要,但可能很難做到的是,若是需要參加線上課程或會議時該如何處理?有時候是因為老師晚下課,或者會議討論尚未告一段落。對我來說,這就是需要劃清界線的時候,但我知道很多人有很多現實的考量,也因此更應該全家一起討論出如何面對臨時的狀況,不是孩子只要說「我要上課」父母就要全部同意,但也不是父母覺得自己的事情比較重要,孩子就一定要退讓。

即使很多課程、會議、工作在家中進行,但每天還是要有一起坐下來互動的時間,可以是一起看電影、一起看電影、一起打電動,或者只是一起聊天、一起吃飯,然後要把這些事情的區域都劃分開來,不要醒來就坐在同一個位置上,從工作、吃飯到聊天都在同一個位置,讓身體的移動帶動腦袋的轉換,有助於在不同的事情上專注,也是尊重彼此的表現唷~

 

「結語」

我常覺得寫這種文章,最後都只能寫成心靈雞湯,因為對不同的孩子而言,他們對環境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很難具體給出有步驟的建議。到最後我還是會認為,請試著想像你希望你的父母怎麼對你?你希望的平等對待是什麼樣子?你想像中的溝通、對話是怎麼樣的?然後,試著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吧~不是「我期待孩子變成怎樣怎樣」,而是「我期待我的父母怎麼對我」,不要總是要求孩子要聽話、要求孩子要懂事,請記得一句咒語「我的前額葉長好了,他的還沒」,唸完也許就會平心靜氣一些,重新找回教養孩子的力量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