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學校講的這堂課,對我來說最難的其中一個課題就是,如何讓學生能夠理解,職能治療是職能治療,創造性藝術治療是創造性藝術治療,你可以同時學習兩種、實踐兩種,但你不能只是在帶團體的時候,帶著個案畫畫、捏陶土、填歌詞或唱歌、帶動跳、演戲講故事,就說自己在做創造性藝術治療。

為了挑戰這個課題,往年不管是找戲劇治療師好朋友,或者我一個人帶著助教單打獨鬥,我們都會選擇在韻律教室,讓大家不停的活動,去體驗戲劇治療的樂趣。但今年不知道是因為我累了,還是進到心衛中心,又到處去講課以後,有所體悟了,在設計課程時,就請邀課單位提供有課桌椅的教室即可。一方面也是因為該校韻律教室真的很像倉庫,又很不透氣啦XDDD

決定好今年要在有課桌椅的教室講課以後,第一個需要做的就是調整課程結構,雖然往年也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調整,或者講課主題,但因為場地關係,都可以做一些大型移動或全身投入的體驗,今年則會有許多限制,比如還要不要做社會計量?如果要做的話,要怎麼做?每年放了DvT都幾乎講不到,今年還要放嗎?既然在有課桌椅的教室,那是不是歷史脈絡、理論可以講多一點?可是這樣學生會不會睡著?總之有許多許多疑問,在我心裡打轉。

剛好夥伴在DvT L2的定期讀書會裡介紹了一些些戲劇發展的脈絡,又剛好我曾經整理過David Read Johnson寫的美國戲劇治療緣起,再剛好我也上過Phil的工作坊,以及很久沒翻《從換幕到真實》了,綜合以上,我決定要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戲劇治療的源流。當然還是以整個創造性藝術治療家族開始,在社會計量中(對~我還是做了,就請大家在課桌椅之間的走廊上稍微移動一下,這樣)先讓大家感覺一下,自己與各種創造性媒材的距離,題目大概就是:(1)喜歡看展或進行藝術創作嗎?(2)喜歡聽音樂或演奏音樂嗎?(3)喜歡跳舞或看人跳舞嗎?(4)喜歡演戲或看戲劇表演嗎?先讓大家盤點完自己與各種媒材的距離,整理一下各種創造性藝術治療的核心概念,接著就是我一直很想分享的巴西Babayaga的故事了。

[課程帶領心得]創造性媒材與職能

Nise醫師是1950年代巴西一間精神病院裡唯一的女醫師,當時盛行的精神疾病療法都以直接破壞腦神經為主,且充滿父權的壓迫,Nise醫師自然就被發配邊疆,到像倉庫一樣的職能治療部門。在這裡,Nise醫生挖掘出個案內在的創作欲望,並藉此提升個案的日常生活功能。巴西導演Roberto Berliner在2015年把Nise的故事拍成電影《瘋狂繆思》,我那時候看到電影後面,放出真實Nise醫師的照片時,就覺得,天啊~這根本Babayaga來著。電影細緻地拍出Nise如何與各種當時被認為是無可救藥的當事人相遇的故事,也許是看到他在牆上做的畫,也許是給個案穩定的感覺輸入,也許是把自己的頭髮給個案當實驗品,等等等等。

在看完《瘋狂繆思》的幾個片段後,我把視角拉到戲劇治療,先簡單解釋戲劇治療的定義,接著就開始這次實驗性質比較高的課程設計了。我把小東西的活動拆成幾個部分,最後再融入一點點自由玩耍,在每個段落介紹不同的戲劇治療流派,最後再用《從換幕到真實》裡的五個要素進行總結。

我第一次體驗小東西這個活動,是我在Phil的工作坊,因為真的太好用了,最近有重新整理一篇文章,有興趣可以點過去~

我這次用小東西當引子,串出幾個活動:(1)小東西的個人檔案、(2)小東西的夢想、(3)小東西的朋友、(4)送給小東西的禮物

(1)小東西的個人檔案

在這個環節裡,很簡單地讓同學們創造出小東西,為小東西設計年齡、性別、性格、座右銘、喜歡做的事,以及其他所有大家想得到的細節。好了以後,請大家兩兩一組做分享,因為場地的關係,我這次也沒有讓大家一直找不同夥伴分享,也就是這組就固定了。而因為是有課桌椅的教室,大家會選擇分享的大概都會是自己熟悉的朋友或同學,感覺每次討論的時候,多數組別都滿熱絡的。

在做完這個體驗以後,我簡單介紹了Phil對戲劇治療的觀點,同時也截取出英國的戲劇治療發展脈絡,就發現歐陸跟美國的起始點還是不太一樣啊~Phil一講就是悲劇的功能、18世紀的道德治療,和美國通常都是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講起的脈絡,還是有些差距。

(2)小東西的夢想

這邊就是把Robert Landy的英雄旅程拿出來用了,其實我也一陣子沒有用這東西了,是剛好今年帶過動症兒童家長的支持團體,還有年初找了朋友來中心帶戲劇治療團體,才又想起了這東西。在這個環節裡,我請大家為小東西設計一個目的地或者夢想,過程中會遇到大魔王,而小東西會想辦法克服,然後變成四格漫畫。後來請大家寫心得時,有些同學很可愛地拍了自己的四格漫畫跟我分享,每個故事都好有趣啊~可惜時間有限,我們就只能先停在這裡。

因為是Landy的活動(雖然其實Phil也會做這個),所以在這裡置入行銷的就是Landy的概念啦,不過講到這邊我就已經覺得這次的設計沒有很好了,感覺是一直在講一樣的東西,雖然是把幾個厲害的大頭抓出來講,但感覺連結感還是不夠,都靠活動本身的關聯在撐,開始覺得明年可以再做一些調整。

(3)小東西的朋友

這個環節真的是我今年的得意之作,帶著大家體驗了一把桌上型DvT,好快樂XD

過去總是覺得DvT就是要全身投入,所以總是會希望能夠有大型移動現場,但自從接了越來越多動不了的個案以後,現在轉向致力於小小的玩耍。所以這次只有要求同組的兩個人,各自提供一邊的手臂,想像這個手臂就是那個小東西,他會如何與朋友玩耍、嬉戲,然後發現這真的對OT學生是Just Right Challenge耶,不用太多身體暖身,也不會再看到有人幫對方做被動關節運動,或者化身健身教練,而是能好好地與彼此同在,感覺那個自由玩耍的樂趣,真的是太好了XDDDD

然後就是David Read Johnson提到的,美國戲劇治療的起源啦~這部份,我也寫過文章了,有興趣的還是可以點過去~

 

 

(4)小東西的禮物

最後,我請大家送自己的小東西一個禮物,並且跟夥伴分享,接著再送夥伴的小東西一個禮物,結束這一回合。

活動體驗雖然到這邊結束了,但後面還是講了一大長串Renée Emunah的東西,介紹了戲劇性儀式、戲劇性遊戲、角色扮演、戲劇性遊戲、角色扮演、劇場、心理劇。

今年比較特別是,我稍微好好地講了幾個在戲劇治療工作坊中,常常聽到的大師的名字,像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亞陶、葛羅托斯基等等,也跟學生們說明這些藝術家發展出來的表演方法,如何影響後世的表演,以及如何被治療師們應用在戲劇治療領域中,不過這個真的是很需要開個三天三夜工作坊,只用一個多小時講,我覺得學生大概是有聽沒有懂啦XDDDD

本來想說,如果有時間,要小小做一點點點心理劇的東西,不過~反正~大概就是,講到這邊,時間就差不多了,只能下回再續。

今年講完以後覺得這個脈絡滿不錯的,講一點歷史,帶一些體驗,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技巧的部份講太少,明年如果有回去的話,大概是要再調整一下整個結構,可以把每個體驗的技巧帶一點點進去,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Jean 的頭像
    DaJean

    故事的樹洞_君邑工作室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