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終於又有機會上慶元大大的課,相較於上次只有一天的時間,要塞好多好多東西,這次有了兩天耶,上課過程中又要學新的東西,又要整理原本的經驗,還有一些自我的探索,真的hen棒棒,但我發現心得有點難寫。

 

這次兩天的課程,圍繞在安置機構青少年的依附關係和自我探索上面,小C用自己的實務經驗整理出團體的四個階段,一如我們以前所知的各種團體架構,小C的這四個階段也一樣是來來回回、螺旋式的樣貌,有時候原地停留,有時候向前一步,又有時候倒退三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好像就是這樣流動的。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演練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實際理解並體驗到,小C針對不同階段設計的不同活動內容大概是什麼樣子,當然因為時間有限,也不可能可以練習到很多。另外,還有情境題,由我們扮演團體成員,小C和仕宏則就自己的角色位子做介入。在過程中,我其實會一直想到去年帶過的團體們,一邊體驗一邊也在做自我反省,希望之後如果有機會可以再跟青少年工作,能夠更不焦慮。

 

因為截至目前為止學得最完整的戲劇治療理論就是發展性轉化(DvT),因此我在理解這些理論時,通常會以DvT為基底,另外在職能治療的訓練背景中很重視團體動力,因此在理解動力推動與團體架構時,則會帶著職能治療的眼光,從這兩種既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再聽到小C的分享,會看到有些相同與相異,當然就可以藉由這樣的過程彌補自己過往的不足。

 

在實務上,小C把團體分成四個階段,評估期、象徵工作期、此時此地期、整合期,每一期有主要的目標以及主要的工作方式,評估期的重點是要讓團體能夠涵融,象徵工作期則會窺探到更多團體成員的內在,到了此時此地期則不是只有注重活動本身,更多是在關注成員當天或者當下的想法與感受,而到了最後的整合期就是像小C說的,要做什麼都可以。小C在描述各期之間的轉換或者示範時滿輕巧的,當然這也是因為他確實和青少年工作了多年,也才有辦法歸納出這個階段,在課程中曾經有夥伴提出對於團體架構的困惑,對我而言卻好像可以看到這裡面應該是經過一些混戰、停滯、來來回回,因為我自己的團體就很常是這樣啊啊啊。

 

但~同時我也意識到我的工作方式和像伯大尼這樣的機構的工作方式的差異,除了在精神科工作的那兩年半以外,我的團體工作幾乎都是以12週為單位在進行,是一種這三個月過後我們就要相忘於江湖的節奏,也因此我很常在評估期停滯,一方面是對各種戲劇團體手法的不熟悉,一方面是自己對於團體動力的破爛堅持,不喜歡躁進、不喜歡丟一堆東西不管團體成員是否能夠接收,於是去年的很多嘗試看起來都有點混亂,當然一方面也是被DvT卡住了,對於結構活動有些許的偏見與不耐煩。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應該要調整團體動力,不應該期待在12週的團體還使用長達一年、兩年的團體帶領方式。

 

另外成員的差異性也是必須考量的,小C的工作對象通常是高風險的青少年,那種世界極其不穩定,而且要與全世界為敵的強大意念,是在青少年團體裡面無法避免的。但我除了青少年團體以外,還有長者團體,而長者團體的團體動力又與青少年極為不同,再加上我自己對於手法使用的不熟悉,因此我通常都會在團體前期使用職能治療的團體帶領手法,先藉由運動增進長者對團體的興趣以及肌力、肌耐力,並加上簡單的認知活動,比如:注意力、視覺搜尋、序列、反應速度等等,做為評估期的主要工作項目,但我還在試驗各種如何從評估期過渡到象徵工作期的方式,如何讓長者願意多表達一些自我,於是~最近正在嘗試使用一些媒介,開始從無道具的思維進入使用適當道具的節奏。

 

但還是有很多原則是共通的,比如:帶領者要如何涵融混亂,從職能治療的語言我會解讀為如何讓能力不一致的成員能一起參與活動。

在職能治療裡面我認為自己最受用的其中一個概念是"Just Right Challenge",也就是剛剛好的挑戰。在團體裡面,帶領者如何意識到每個團體成員的不同,如何接納這些差異,並在不違反團體大方向的原則下,能夠給予每個成員適當的任務與目標。從戲劇活動的角度來看,Just Right Challenge會誘發的是成員的自發性與主動性,這就呼應到小C說的在不同時期該給成員什麼不同的活動,才能讓成員放心地參與玩耍。

 

但戲劇活動和職能治療有一個比較大的差異是,兩者雖然都試圖詮釋活動與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活動對成員的意義,但在戲劇活動中我們看的比較多還是心理層面,而在職能治療中看的則是實際執行的身體功能層面,即使職能治療也重視心理安適,但那種心理安適性似乎比較是來自具體功能的呈現,而戲劇活動則將功能作為媒材去探索自我與這個世界,在找到自己的位子之後,達到心理的安適。在這裡,我試圖用一個例子來做說明,最近我帶了一個在之前的長者戲劇治療團體中認識到的媒材《情緒圖》到我的長者團體中。在戲劇團體中,這張圖是用來理解情緒的,但在職能治療的觀點中,它可能也可以被用來訓練手功能(工具使用),甚至工具使用這個功能會被放在理解情緒前面,理解情緒會變成附帶的效果。

 

但我還在揣摩與辨識這兩者之間的同異,也在感受到這兩者各自的優缺點,不過藉由各種工作坊去理解並嘗試做一些改造讓所學能夠實際使用於工作中,實在是有趣的練習與挑戰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