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有趣地、莫名開始的團體,聽說上學期本來就有機會去帶了,但一連串的陰錯陽差,所以這學期才去,聽上學期去的朋友說是一個全部都是女生的團體,結果這學期變成全部都是男生。

 

又是一次相遇、也是一場冒險,在去之前想到全部都是男生,就興沖沖地決定要以英雄之旅為主題,而且只有八個人挺好的,第一次見面還用了DvT暖身,比較可惜的是有一個孩子第一次團體沒參加到,但也因此發現了DvT可以創造的團體緊密感其實挺驚人的,以及現在如果沒有Co Leader會有點不知道要怎麼繼續DvT團體,有點麻煩啊~

 

每次團體正式開始之前,我們都會有一小段閒聊的時間,我記得在團體初期,我曾經問過大家為什麼會來這個團體,其中有些人說是老師要求的、有些人說是自己忘記選社團、只有極少數的人(應該是只有一個)說是對戲劇有興趣。當然話題會延伸到為什麼忘記選啊,為什麼會被老師要求來啊,之類的。大家的回答有意無意的,聽起來就像是這群孩子是在班上人緣比較不好的,然後~我完全不會太意外啊!!!一直到最後一次團體,我們又用DvT做結束,裡面有一段是我們所有人都坐在角落,只有一個人在教室裡面亂跑,然後我們討論邊緣與被邊緣,當我問:「覺得自己在班上是邊緣人的舉手」時,幾乎所有人都快速地舉手,然後才又爭先恐後地說:「我是看誰誰誰舉手我才舉的。」也許,自古英雄總是孤獨的吧(笑)

 

剛剛為了這週的讀書會,唸了《從換幕到真實》的第四章,在這個章節的開頭,伊姆娜給出了一個概念,「治療師要能注意到團體的當下,從團體成員當下的狀態開始」,我覺得伊姆娜跟大衛應該是好朋友,就像DvT裡面講的察覺、感受、意象化、表達,兩個流派重視的都是當下,都是此時此刻。於是,在這個團體的開頭,我們就從國中臭男生對於“性”的各種好奇開始,比中指、擺動腰部、拍手,但團體遇到瓶頸,於是我拿出了想像的球,球體很快又變成柱狀,但我們在裡面玩喜歡的、不喜歡的、想要的、不想要的。第二堂課,我則請大家唸出想到的英雄名字,最後白板上就寫滿了AV女優和男優的名字。但當創作回到個人,大家又開始為自己的英雄裝扮,於是各種看起來英明神武的英雄角色出現了。

 

隨著第一週我們創造出了英雄,接著我們每週會完成故事的一個環節,從英雄忠實的夥伴、英雄的絕招、英雄的弱點、英雄的夢想、英雄的敵人,到英雄如何到達彼方,完成他該完成的事。我其實不太確定,自己到底是用了什麼概念、手法或是技巧在跟這幾個臭男生合作,我們玩戲劇遊戲,我們蓋shelter,我們創造英雄、也創造英雄的敵人,我們玩情緒扮演,我們玩角色扮演,我們說故事,我們也演故事,然後我們還因為有一週我去香港,所以看了《聲之形》,然後在我回到團體的那週,我們嘗試閉上眼睛,只用耳朵感受這個世界。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玩鬧,總是有人無法靜下來地不停地發表他自己的想法,永遠都有人躺在地上說自己要打手槍,連故事裡面也不時充斥著類似的情節。

 

C就是那個停不下來的孩子,彷彿要把平常在班上被壓抑的一切都在這個團體裡面發洩光一樣,一進教室就開始不停地說著打手槍、空氣性愛,永遠都在帶頭打鬧似地做出那些象徵做愛的動作,當然有人會起哄、跟著一起做,有人會一直笑,有人會覺得不舒服,而我呢?我只說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希望他可以尊重其他人。而他也是少數可以說故事的孩子,他的創作雖然總是無法脫離妓院、找女人,但卻可以依著我給的引導完成他的故事,一直到最後一次團體,當我要大家坐下來,我要開始說故事時,他還是在教室走動並且講著他的故事,然後我看著他,邀請他,我說:「嘿~這是最後一次團體了,你願意坐下來,跟我們大家一起嗎?」然後他坐下來,聆聽我的故事,還適時幫忙發展故事情節。

 

和C不一樣,M在這個團體裡面,幾乎不太表達自己,總是靜靜地待在一旁看大家胡鬧,在我邀請故事或讓大家自由發揮時,他也是最少回應的,每次分組通常也沒人要跟他一組,跟他一組的人也總是找機會欺負他,但他就是傻笑,然後不發一語,有趣的是M在倒數第二次的團體缺席了,大家其實在前一次團體就都完成了自己的故事,因此到了倒數第二次團體我原本就預計要大家和夥伴一起演出自己的故事,但M不在,於是在最後一次團體的開頭,我請M挑選他的演員,並要大家遵守他的指令演出他的故事,男孩們被挑選上台後雖然百般不願,又頻頻表示要照自己的想法演,但我只給了一個指令:「請尊重導演。」於是M慢條斯理地唸完他的故事,成員們一次、兩次、三次地為他演出。

 

在這當中,Z常常是最不配合指令的,我總覺得他的不配合包含了很多情緒和感受,和其他人比起來,他的不安全感顯得更重,總是要纏著另一個夥伴,剛好團體裡他和另外兩個男生是同班同學,因此他總是在這兩個人之間來回打轉,其中一個對戲劇比較有想法和興趣的孩子,在幾次團體以後,已經開始會和其他孩子互動,於是Z只能拉著另一個看起來比較沒有聲音的孩子,在幾次故事分享或是創作時,也可以看到Z的心不在焉,那種雖然對活動有興趣,但又為了要保護自己,於是不想面對變動、不想觸碰情緒的表現,雖然八週的團體,無法實際改變他什麼,但也只能自我安慰至少應該還是有在他心裡留下一點什麼,至少在最後一週他還是有給出一點點回饋,這樣好像也就可以了。

 

而看似跟他很要好的H其實是一個不擅長隱藏情緒的傢伙,不舒服的時候會後退兩步,聽到團體剩三次會露出“蛤~怎麼只有三次”,很多時候他都只是在旁邊觀察,或者任由Z在他身上滾來滾去,但當我的指令是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動作時,就會看到H用他自己的方式在成為獨立的個體,在團體初期通常都是Z說什麼,H就會附和,但到了後面兩三次H會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表達一些,雖然在討論時還是聽比較多,但到最後一天的回饋,也是自己上去白板寫了一些東西,甚至也沒有一直跟Z黏在一起,也滿好der~

 

整體而言,Y應該是最進入狀況的孩子,不管是故事創作、角色扮演或者故事演出,他總是會加入自己的創意,發想出自己的故事情節,但又不是鴨霸地要別人配合他,也很能體貼到其他團體成員,也因此就覺得滿可惜,沒有辦法再多跟他玩一點什麼,但Y還是很能自得其樂,真的是團體小天使啊,然後就覺得,好孩子真的是得到的關注就比較少,連寫心得可以分到的版面都比較少,因為就沒什麼轉折好寫啊QQ

 

寫到這裡,忽然心有點累,好久沒有這樣逐一寫紀錄。S是第一週沒來的孩子,從整個團體結束以後去回顧S的狀況,就覺得,啊~有Co Leader好棒棒,至少就有人可以幫我關心S的進度,尤其是第一週用DvT當開場,S沒參加到,又不可能第二週再帶一次一模一樣的團體,沒有Co Leader的幫忙,自己技巧又不足的情況下,就很難在團體裡面照顧到所有人,接著就發現到最後一週玩DvT,S就變成那個被排擠的對象,當然我們也玩了排擠,但也感受到他其實沒有跟我們一起在Playspace裡面,就覺得有點可惜。

 

K則有點C的小跟屁蟲的意味,兩個人輪流一直玩一些充滿性含義的動作和語言,不過跟C不一樣是,K的自制力在團體初期比較好一點,大概是學弟的關係吧~但到了團體後面兩三次整個大爆發,完全就是跟著C兩個一起胡搞瞎搞,雖然這樣說,但K也是很認真在面對他自己的故事,有他自己的固執與堅持,在講述故事時也有他一定想要演出的場景,也是最常大聲嚷嚷著「我們是A片社」,以及對於團體要結束常常表現出惋惜的人。大概也是在班上沒什麼機會可以表達,來到這裡就可以自由揮灑吧~

 

O是這個團體的最後一個孩子,在團體裡面他總是任由C玩鬧,多數需要講述故事時他都在睡覺,除了團體以外,他也是我一對一的個案,因為輔導室的老師覺得他很需要,而我感受到的他的改變,大概就是在一對一前後他在團體裡面的改變吧!?在還沒一對一之前,在團體裡面,他總是會和C一直打鬧,但在一對一以後,他來參加團體變得比較沈穩,也比較能順著團體的流前進,雖然還是在需要表達情緒時陷入睡眠。

 

寫到這裡,就覺得,孩子的教育真的不能等。這學期的團體裡面,也有抓了幾次機會跟這些孩子討論關於性、關於A片、關於尊重、關於表達自我,就發現孩子們對這些事情的觀念真的很薄弱,也許是因為生活中缺乏可以實際討論的對象,也許是大人們總是搪塞“長大以後就會懂了”,也許是朋友之間總是互相笑鬧,於是沒有人當真,於是很多奇形怪狀的觀念就這樣慢慢進入他們的認知,於是很多偏見不知不覺的產生。此外,也覺得臺灣孩子的情感教育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男孩子就要被訓練成不能表達情感?為什麼哭就表示懦弱?為什麼別離那麼難以被正面回應?為什麼憤怒不被允許?人際關係的需求為什麼不被重視?

 

最後一次團體,我說了一個八個天神的故事,這八個天神各自有他們的能力,卻不得人和,於是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裡,從來不互相接觸,但有一天一顆隕石從天而降,炸毀了他們的房子,這八個天神第一次為了要如何解決隕石以及重新把自己的房子蓋好而互相討論,最後他們終於決定合作,並多蓋了一個集會所,然後我說:「這八個天神決定他們偶爾要一起去集會所喝酒聊天,但他們還是各自有自己的空間,因為他們需要朋友,但他們也需要自我,他們不太知道要怎麼做,但他們在嘗試。」

 

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Jean 的頭像
    DaJean

    故事的樹洞_君邑工作室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