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個案媽媽問了一個我自己其實不是很會回答的問題。

小朋友今年13歲,今年國小剛畢業,不知道該說她有很嚴重的分離焦慮,還是說她情緒表達很差,個案媽媽說個案只要離開案家,到別的老師家上課情緒就會過high,亂吼亂叫,完全無法進行學習行為,可是如果在案家,情況會好一點,如果剛好遇到個案表哥在,情況會更好,感覺表哥是一個可以讓個案冷靜下來的因子,可是這個因子似乎也不算正向,因為表哥讓個案冷靜的原因是,如果表哥知道個案欺負個案媽媽或老師,就會不由分說的拿起棍子打人,個案應該是基於畏懼,所以在表哥面前很乖,雖然這個“很乖”確實可以讓個案成功學習,可是這樣的學習模式沒有辦法類推到所有學習場合,甚至也不應該類推到所有學習場合。

個案媽媽說個案是一個學習意願非常低落的小孩,從早療開始個案永遠都哭著在學習,原本有服藥控制,讓個案在學校或復健場所可以進行學習行為,但因為個案服藥後整個人變得呆滯,個案媽媽最近開始擔心會有不好的影響,因此便停藥了,個案停藥以後,情緒永遠起起伏伏,口中唸唸有詞,在學校會干擾其他同學上課,在家很常“攻擊”個案媽媽,當然~我們會說是因為個案不懂控制力道,也許她只是想要表達友好,也許她只是想要表現不滿,總之,我們無法推測個案的笑容代表的是高興還是緊張,我們無法知道個案的“攻擊”代表的是喜歡還是討厭,個案媽媽對個案這樣的行為感到困擾,個案有時嘴裡唸著不想去上課,可是卻笑容滿面,個案媽媽想要讓個案練習用文字表達,但個案拒絕練習,並且以不理智的情緒反應表達抗議,就像她不想學習如何洗澡一樣。

然後,最近個案的復健課程或是協會的課程中,有些老師發現了個案情緒控制問題越來越嚴重,並開始建議個案媽媽用藥,而且他們告訴個案媽媽他們以前也有看過類似的個案,因為不願意用藥,最後就被歸到精神病送到機構或是精神疾病醫院去了,因此個案媽媽非常擔心,並在用藥與不用藥之間兩難。

醫院的心理師也告訴個案媽媽未來幾年個案這樣的狀況會越來越明顯,因為個案的青春期到了,青春期的少女情緒本來就是多變的,再加上個案的自閉症狀,可以預期未來幾年個案媽媽會非常頭痛,於此同時,個案媽媽必須考慮到個案學校畢業以後的出路,如果要到庇護工場,個案至少要有服從的能力,至少要有基本的學習意願,可是現階段的個案完全無法服從,甚至幾次在學校直接拒絕老師上課的要求,對於新事物沒有學習意願,連原本固定要去機構上的語文課程,個案都非常排斥,於是,個案媽媽在逼迫個案學習與不要給個案太多壓力之間兩難。

然後個案媽媽問我,自閉症到最後真的會被歸到精神疾病嗎??

我其實不太知道怎麼回答,因為自閉症本來就是在精神疾病診斷裡面,但真的這樣講,個案媽媽真的能接受嗎?又~為什麼有些自閉症終其一生都不會有更紊亂的情緒表現及喃喃自語、自笑等類精神疾病症狀,有些個案年紀輕輕就被認為“亂”,這到底是家庭因素、環境因素還是真的就是個案本身線路接觸問題??

在案家跟個案媽媽聊了很久,到最後真的覺得個案媽媽了不起,這可不是一般常見的個案媽媽阿~

個案是被領養的,在剛滿月的時候就來到案家,這十幾年來個案媽媽為了個案到處上課,希望尋求對個案最好的教育方式,希望個案至少可以生活自理,希望個案未來至少可以到庇護工場工作,也希望個案可以快快樂樂的長大。

訪視過程中,可以看得出來兩母女感情很好,甚至外婆也不排斥這個孩子,在這個家中,個案明顯是受保護的,可是又不禁讓人思考,這樣的個案我可以帶給她什麼?身為一個職能治療師,我可以為個案做的到底有什麼?瞭解她的症狀?瞭解她焦慮的原因?瞭解她的有所能有所不能?然後呢??如果個案媽媽用了十幾年的歲月都沒有辦法讓個案學習,那我只是半年去看她半個小時又能為她做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