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用課程介紹由此去

一開始只是喬說她有個工作去不了,在瑞芳,看我這學期閒閒窮窮,問我要不要去。本著對瑞芳的熱情,而且一學期只要去六次,算起來CP值又頗高,便一口答應。誰知道~這就是我獨立帶的最大的一團孩子了,沒有之一,25個小六的小朋友。老實說,十分感謝待用課程小組對喬的信任,否則我還真沒機會有這種體驗。

 

在工作談定以後,隨之而來的是有點焦慮帶點興奮,焦慮的是我這個半路出家的到底是要跟人家玩什麼戲劇療育,興奮的是身為OT的我,終於可以離開所謂的治療領域,終於不用再一直分析紀錄個案進程報告,就放開心胸跟孩子們玩樂、創造,生命就會自己找到出路,於是帶著DvT給我的信念、OT給我的團體架構理念、和一小撮對戲劇療育的認識,我踏進了這間學校。

 

這六次與孩子們三堂課的相處,很累但也很爽,耗能但也增能,從孩子們進到教室充滿好奇但又不敢靠近的看著我,到最後一次雖然沒有所有人,但有人進來是先來嚇嚇我、先來跟我說幾句話;從完全不想管別人在幹嘛,到可以短暫地聆聽別人的故事;從只能在教室的邊邊移動、聚集的肢體,到可以懲罰是亂舞10秒、願意坐到教室中心,我們一起經歷的其實沒有很多,但好像大家都有了那麼一點點不同。

 

我們玩了一、二、三木頭人,玩了人事時地物,玩了故事接龍、玩了樵夫砍樹也玩了只是很簡單的左右手報數,我們演了關於尋找生命、關於道別與茁壯、關於那些GG斷掉、車禍與死亡的故事。從這些遊戲、說故事、演故事、玩故事的過程中,我偶爾可以看出你們對生命的困惑、你們對正在長大的不解,但也看到你們的生命力、創造力與那惡魔般無窮無盡的活力,我發現我好難用文字把這一切記錄下來。

 

我想,是因為在OT的活動帶領訓練,讓我可以迅速地把團體帶入一個看似無章法但其實又有其團體動力的走向,對於暖身、主活動、結束的概念,迫使我總是會想要讓整個活動更有關聯性一些,也算是一種強迫症吧!當然,那個「這次沒做完那就下次再做啊」的概念一定撐著,畢竟我們要的從來都不是成品,我們要的一直都是過程。而DvT對於人的涵容與被涵容,讓我在這個團體裡面可以很自在地去面對孩子們的所有行為,也歡迎所有投射,讓一切變得好玩,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一起做......”。

 

個人很愛自己今天講的故事的結尾:「小矮人們每天還是一樣一起吃飯、一起玩耍、偶爾打架但他們會和好,但他們的生活現在有了另一件事,照顧那個花園,於是他們的生活有了很微小的目標、很微小的改變。即使園丁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

 

但~我並沒有因為這六次課程就讓孩子們有什麼戲劇性轉變,他們的世界並沒有因此而世界大同,被排擠的孩子還是被排擠、愛作怪的孩子還是愛作怪、耍害羞的孩子還是耍害羞、肯耍寶的孩子還是肯耍寶、有家庭問題的孩子也不會因為這樣而鼓起勇氣去對抗什麼。就像我今天告訴孩子們的。

 

「感謝你們自己花了這六次的時間來到這個地方,就像有些同學的畫,畫滿了兩面圖畫紙,但他們選擇了其中一面給大家看。你們的同學們甚至你自己都有很多面,也許可以去看看同學們的另外一面,尤其是你討厭的那些,小六升國一的這一年是很有趣的一年,也許以後你們會忘記我,會忘記這堂課,可是你們不會忘記這段時間你們曾經跟誰很好,或者曾經在學校被欺負或者欺負過誰。」

 

很有趣的學校戲劇療育初體驗,感謝喬、感謝待用課程、感謝瑞濱國小、感謝每一個小朋友~

戲劇療育北海岸-瑞濱國小1211_171211_000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