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真是過得飛快,比之前每週去高雄上甲類還快。一直在想這週要寫些什麼,發現有太多事想說了,很難歸到一類,可是想到這陣子反覆地跟不同人討論不同的團體,對我而言,我總是會很快地與我的學習經驗連結,因為去反思自己的實務經驗,很多都與在精神科實習的那三個月有關。於是,覺得乾脆來分享一下我好久以前的實習生活XDDDDDDD

 

所以,先聲明,這只是個人學習經驗,沒什麼好壞,只是對我來說很受用。

 

時間利用

第一個想說的,就是如何利用時間,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不要拖拉,事情放到明天、下個月還是會在那裡,他不會變成別人的,所以做事不拖拉很重要。記得那時候老師曾經講過很重要的一件事,團體紀錄應該要是紀錄而不是回憶錄,因此從實習開始只要許可,我一定是團體結束以後當天一定會完成團體紀錄。時間利用除了用在寫團體以外,也用在其他所有實習業務,比如:準備活動的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寫團體紀錄要20分鐘完成、口頭報告要準備多少資料才不會講不完又或者講太短,之類的。而離開團體以後當然就是自己生活上的時間利用及分配,不過這點我覺得我沒有學得很好,記得上次老師在說大家的時間利用方式時,就說我的方式就是答應了就一定會做到,但不一定是符合時間效益的,就像這兩年住在宜蘭通勤到台北上班,老實說,真的是滿沒時間效益的,每天都必須在車上花掉太多時間,雖然在車上還是可以繼續聯絡討論一些事情,但在切時間大餅時確實會有一些影響。不過大概因為我是偏工作狂那一型的,尤其在被我老師奴役或者跟他合作的時候,所以只要醒著我就可以處理工作,當然還得要塞看韓劇、看台劇、看舞台劇、看電影,以及玩樂的時間進去。

 

活動分級

就是那個活動分級,為什麼要活動分級呢?為了要預測團體的表現,想好一個活動以後,很重要的就是活動可以怎麼樣微調,素材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要怎麼讓團體裡面的成員都可以完成他可以做的,活動分級很重要,從最簡單到最困難各是什麼樣子,可以怎麼做,如何同時間在團體裡面完成,說到這個~我到現在都還沒寫活動分級的文章啊XDDDDDDDD

 

預測團體表現

活動分級結束以後,就要把這個團體可能會出現的個案套進來,每一個參與者在哪個位子,他可能會做到的有哪些?當天活動需不需要讓他嘗試更難一點點,整個團體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走向,每一個參與者需要什麼樣的回饋。我自己在開始做DvT以後,更覺得這個東西很重要,因為要可以預測就是得要搜集大量個案的資訊,因此在團體裡面除了活動進行以外,觀察參與者很重要,在一次活動裡面,參與者對什麼環節比較有反應,又排斥什麼活動,對於團體中遇到的挫折或鼓勵會怎麼回應,都是預測團體表現的一環,而DvT要的就是在觀察到這些以後,嘗試去動搖、去給一點彈性,讓參與者出現不一樣的回應或者讓他知道還有不一樣的回應方式。

 

過程的重要性

設計團體時,另一件很重要的事(其實每一件我有想到的都很重要啦),過程是什麼,又切到預測團體表現,我們要的是參與者的回饋,我們不是要成為手工藝大師、影評家、園藝大師或者其他執行團體時會用到的素材的專家,我們要的是參與者可以“真的”參與這個團體,可是這裡說的“真的”參與,對現在的我來說已經不是他能不能跟我們一起圍成一個圓,或者坐在一起之類的,“真的”參與有太多種方式,也會因為參與者的能力、個性、動機而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我要可以知道在過程中,參與者是有注意這個團體,或者是會給團體回饋的。

 

團體的延續性

也因為重點是過程,所以之前在討論活動時,老師總是會說,同樣的媒材或活動設計他不是只能用一次,也許我們也可以把同樣的素材延續性的利用,參與者不用重複認識素材,而且會因為熟能生巧而產生一些成就感,也可以用來加強團體的深度,不會永遠都只在表面遊蕩。

 

團體目的

這裡說的是包含現實層面、治療層面、參與者需求及帶領者能力,不同的團體目的就會對團體有不同預測,我自己後來覺得這有點像是幫治療師自己設立停損點,另外我覺得人老了,我發現我真的不是每個團體都會全力以赴,有所權衡才不會讓這些事情耗費自己太多心神。同理,平時在與他人合作,我也會去思考目的是什麼,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必須做到什麼,我有沒有能力做到,值得嗎?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達成?

 

團體討論

團體帶領之前要討論,團體帶完以後,也要討論,現在想想還好我身邊都有一些可以跟我討論的人,可以給我很實在的建議,有些根本就是已經如督導在旁邊,只是不用付錢,但出來混的總是要還,還是得以別的形式報答。我記得最一開始的團體討論,老師會要我挑三個個案,每個個案挑三個狀況或形容,接著就是我們漫長的討論跟邏輯整理時間,討論的時候我說的時間會很多,然後老師就會丟一個問題,或者幫我整理一下我的邏輯脈絡,然後我們繼續討論或繼續講下一個問題,然後就會發現自己很弱。

 

寫著寫著,忽然想起當年第一次帶完團體以後,討論到哭出來的糗事,已經不太記得到底為什麼哭了,大概就是覺得自己團體帶超爛吧!到現在從OT團體帶到DvT團體,越來越可以確實、迅速地觀察個案,可以有彈性的給予回饋,可以臨危不亂的帶完團體,也是好長好長的歲月啊~~~

話說,上週事隔多年的被我老師看我帶團體,現在想想那團體對我來說好療癒喔,我根本把最近所有帶團體的焦慮都丟在那邊了啊,難怪也只能一直感受到阿公阿嬤的冷淡,想想這樣真的很不好,在團體裡面就應該以參與者的感受為優先,怎麼會把自己的私人情緒帶進去,真是不專業XDDDDDD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