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完先整理拖稿,自己富奸自己也看不懂到底是哪招,在第一篇介紹了角色。第二篇講了老人安養問題。接下了陸續要介紹的是幾個我自己比較感興趣,而且好像也是普世皆同的社會問題或者有一些在OT工作裡面也很常碰到的問題。

老人開車問題

遙想當年,我的seminar題目差點就是老人開車問題,老人因為老化問題,造成視力、聽力、記憶、學習、專注力、問題解決、情緒調適等等能力的退化,導致在面對環境變化時,臨場反應不夠迅速,造成老人在開車時的危險程度高於一般成人。今年年初,臺灣交通部宣布明年起年滿75歲以上者,每2年就應進行體檢以及認知檢測再上路,雖然正反兩方各有說法,但也足見老人開車問題確實是應該好好討論。國外許多研討會光是這個議題就可以花半天甚至一天討論,還可以出專書,就知道這個題目有多重要。

在這部戲的第一集,就有晶雅為了要去環遊世界而去考駕照的橋段,考試考過了,也真的上路了,但在第三集最後晶雅就跟喜慈模仿末路狂花在半夜演起公路電影,還在第四集肇事逃逸,第四集最末,阿莞陪著兩個阿姨去自首才知道只是撞到一頭鹿。

雖然編劇在這段想要講的是晶雅和喜慈之間的繫伴,另外也要講述阿莞從第一集抗拒寫這群老人的故事到最後終於看破好好坐下來聽他們說故事的過程,但老年人開車的問題,包含在路上因為天色昏暗又看到眼前有東西太緊張錯把油門當煞車踩,出事後那種心理的恐慌導致無法繼續開車,在這段都確實地被呈現,而後續到底要不要自首的掙扎則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失智症照顧

好像講到老人就不得不講這件事啊!近幾年臺灣也是非常積極而且認真地在推動失智症防治與照顧,在戲裡面編劇從很前面的集數就在鋪陳喜慈可能有失智的狀況,首先是丈夫過世後,喜慈開始不敢自己睡在房間,接著開始覺得對面的年輕男子圖謀不軌,到半夜會自己出門可是白天又忘記,忽然忘記自己在哪裡,砸了杯子忘了清掃等等,喜慈因為擔心自己所以裝設了監視器,兒子為了照顧喜慈奔波,當然也有不解的時候,雖然現實但又不失希望,至少喜慈最後還是見到了初戀情人,而且初戀情人居然還願意照顧她的餘生,覺得感人。但事實上,失智本來就是老化的一部分,就像老了以後體力會變差一樣,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腦部功能及活動力也會下降,一般人也會因為老化而開始出現記憶力較差、定向感下降、口語能力退化等等問題,只是速度較為緩慢,而失智患者則是會讓人明顯地感受到退化,甚至會日夜顛倒、無法更新近期的事件只能一直提當年勇、甚至忘記自己家人或者親近的人的名字及樣子,到最後忘了怎麼走路、怎麼洗澡、怎麼吃飯、怎麼上廁所,臺灣截至105年9月的失智症人口大概是三百萬,也就是大概每八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已經確診為失智症的人,這其實是相當高的比例,政府近來在推動的長照2.0也幾乎都是針對高齡化社會在做補救,但實際效果會如何,老實說我還很難想像,大概是因為目前看起來還有點態勢不行吧!

父權社會

順著失智症照顧跟老人安養想要來談談,在戲裡面的父權社會的呈現,因為現代社會已經真的很難養兒防老,所以如果兩個人有幸一起生活到六七十歲,那就勢必要互相照顧,但從很多連續劇都可以發現韓國是一個父權至上非常明顯的國家,在這部戲裡,編劇也很厲害的用了幾句簡單的台詞點出這個部分,當然這些部分都讓石鈞這個準惡角,跟惡角-石鈞大女婿負責了。

從第一集開始,就可以發現石鈞回家從來不做家事,動不動就使喚晶雅,或是覺得晶雅不會持家,批評晶雅好吃懶做等等,在戲裡編劇給了晶雅一個忍受的理由,那就是晶雅一直相信,有一天石鈞會帶著自己去環遊世界,甚至晶雅還因為這樣去考駕照,沒想到晶雅最後還是得走上女性自我追尋之路,而石鈞則要開始學著自己倒水、洗衣服、推孫子出去散步。

這讓我想起那天跟朋友討論的,朋友覺得這個社會給男人很多壓力,其實這個社會也給女人很多壓力,甚至男人女人也互相給對方很多壓力,一開始雙方總覺得沒關係,到最後沒關係累積成有關係,消磨了彼此的感情,最後變成兩個住在一起的陌生人。

另一個讓我想起的是,每次居家評估在勾選IADL的時候,老師都會說:很多男人在家裡是不做家事的,比如:洗衣、煮飯、家務整理這些,如果阿伯說他都不用做,阿嬤會做,那就要給不適用(當作滿分)。可見,臺灣以前的社會也都是覺得這些事男人可以不用做沒關係。也許概念是:男人出門在外打拼提供經濟支持,女人就應該在家照顧小孩、處理家務。但有些人又覺得女人做這些不算工作,是“應該”的,因為老公都出門辛苦賺錢了。但,到底“家”的定義是什麼?家務到底算不算工作,如果家務是每個家人都應該盡的義務,那為何所有事情都是媽媽要做?又,如果家務是工作,那家庭主婦的雇主是誰?忽然想起多年前的連續劇-犀利人妻,當然戲為了張力總是極端,只是我不禁在想,既然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人像瑞凡那樣,一個不小心就踏上了回不去的路。

不過,在這部戲裡編劇還是給了石鈞平反的機會,從處理大女兒被家暴的事情回憶起大女兒國中時期被性騷擾的經驗,其實石鈞從來沒有因為大女兒是領養的,就比較不疼,只是對石鈞來說,身為一家之主最重要的應該是賺錢養家,家裡的事自然就應該由晶雅概括承受,所以即使晶雅流產了,石鈞也說不出一句好話,所以即使晶雅被婆婆虐待,石鈞也只是站在門口。但在這個部分,編劇又給了一個反轉,原來剛結婚的時候,石鈞對晶雅也很好,也真的答應過她要帶她去環遊世界,是晶雅一直說著:沒關係,到最後石鈞就覺得真的沒關係了。

但其實真的沒關係嗎?也許兩個人不是不愛了,只是在這種經濟權、話語權不對等的情況下,兩個人已經沒有辦法溝通,進而導致最後的分離,還好石鈞在晶雅離開以後,開始想起往事,也開始改變,最後兩人又合好如初,石鈞也開始會說一些話討好晶雅。

家暴議題

但先講韓國的父權社會,其實是因為在這部戲裡面其中一段很重要的議題-家暴。晶雅的大女兒在成年以後,嫁給了大學教授。石鈞覺得很有面子,還到處跟朋友炫耀自己有個教授律師,女兒如果打電話回家,石鈞就會在旁邊喊著:不要一直打電話回來、不過就是感冒這點小事也要講、要知道你老公在外很辛苦,要多幫他持家,等等等等類似的字句。晶雅到大女兒家打掃的時候,覺得大女兒怎麼常常生病,或者明明約了時間,結果大女兒又打來說自己不在家,不用過去了。或者,明明晶雅都到門口了,才接到女婿的電話說大女兒自己跟朋友出門逛街了。因此,當大女兒忍無可忍時,她沒有辦法跟自己的爸媽求救,因為她發現自己之前的求救訊號都被忽略了。於是,她找上英媛,因為英媛是有錢的阿姨,而她只是想要拿一筆錢遠走高飛,甚至不敢跟老公離婚。最後,英媛還是告訴晶雅一切,而石鈞在知道一切之後,先是很冷靜地跟成載做了法律諮詢,接著到了女婿工作的地方,被揍了一頓(畢竟不是什麼英雄電影,石鈞也不是什麼年輕人了)。他女婿說:你也知道吧!你女兒也不是什麼乾淨的女人吧,不是說在國中的時候就已經有過經驗了嗎?我打她又怎麼了?她是的老婆,我要怎麼對待她是我的事。我跟她結婚是你們家佔了便宜,搞清楚狀況啊!至此,石鈞似乎才終於發現了自己以前犯了多大的錯誤,不過這阿伯其實聰明啊,居然還錄音。最後結局是石鈞跟女婿要了一大筆錢,並且要女婿跟女兒離婚,以後不要再見面了。

看到這段其實非常心驚,真的是非常標準的家暴公式,家暴的那方看起來光鮮亮麗,是那種別人如果知道了一定會說「真是看不出來耶,他平常客客氣氣的,很有禮貌啊」的那種人,當這樣的施暴對象加上石鈞這樣的父親的時候,受害者在整件事裡變得非常弱勢,當然是戲,所以大女兒一定是得要反抗的,但現實生活中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所以臺灣才要有113婦幼保護專線,也才有像勵馨基金會這樣的團體,持續地關懷這些受害者。尤其上個月看完朋友導的戲以後大家的討論,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這代小時候的共同記憶,居然應該是父親對母親的言語或肢體暴力,而這些人裡面不乏公務員、公司職員、教師等等在以前的觀念裡面應該是知識份子層級的人,也才知道其實自己真的很幸福,老爸對老媽從來不會冷言相待,也從來不會吵架,所以自己對家庭的概念其實有點童話式,有點不切實際。

身障者的親密關係

把這個擺最後是因為,它怎麼看都跟別人岔題,但還是想說說。

在這部戲裡面有許多種親密關係,但我特別想講身障者的親密關係,近年來臺灣其實已經慢慢開始有身障者性權的倡議,其中有一個最特別的志工-手天使。雖然個人認為現今臺灣的手天使服務其實非常不人道,一個身障者終其一生只能申請三次,實在是......不過美國在2013年就拍了性福療程,講述的就是身障者的性權,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

我覺得在這部連戲劇裡面,這個部分的著墨其實不多,但因為身邊有人就在唸相關科系,所以對戲裡面這個部分的表現特別有興趣,整部連續劇裡面最明顯的身障者是兩個壯年男子,一個是阿莞的舅舅,一個是阿莞的男朋友,而阿莞的舅舅因為工作意外造成臥床,是蘭熙和雙芬兩個人用了好多時間、好多心力、好多金錢才救回來的,因此肢體障礙這件事,一直都是蘭熙除了外遇以外的另一個地雷,也因此蘭熙開給阿莞的擇偶條件只有兩個,不能是有婦之夫,也不能是殘廢。記得在某一場阿莞與蘭熙的爭執戲裡,蘭熙對阿莞說:我記得妳出國以前明明就那麼乖、那麼貼心,怎麼出國回來以後整個人都變了。因為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阿莞這輩子最愛的兩個男人,一個是有婦之夫,一個是殘廢啊啊啊!!!

不過,我個人很喜歡編劇在寫阿莞舅舅的部分,其實舅舅的篇幅不多,不過戲走到中後,舅舅居然也戀愛了,還吵著要結婚,大家都很擔心他是被騙,但最後女人們關心的問題居然還是,那舅舅有辦法給對方性福嗎?以及整部戲最後一集,蘭熙也問了阿莞,延河在床上對你好嗎?可見這件事情雖然重要,但對亞洲人來說,似乎依然是一個需要以及為婉轉的字彙與態度去討論的問題,如果連一般人都必須要這樣才能討論了,那可想而知對身障者而言,這是多麼難以起齒的問題,當然啦~乙武洋匡絕對是特例(其實本來不想提的 囧)

終於完稿了,最後一篇很明顯有點太長,長到差點貼不出來,話說這樣拖著拖著居然也過了一年,這部居然已經是16年7月看的連續劇了,是說對家庭關係、老人議題有興趣的,真的很應該看這部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