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修完這學期的口述歷史啦~寫完期末報告,覺得可以把報告裡的某些部份放到部落格。

 

標題的「順勢而為地莊敬自強」是從這學期採訪的人物的逐字稿中揀選的,但我想了想,會來修習口述歷史,好像也是順勢而為,因為準備要進田野了,總是得要找到訪談的感覺,於是在同學推薦之下來修了口述歷史,第一堂課就得到厚厚的一本「台灣胸腔醫學史」,所以只好莊敬自強。因此「順勢而為地莊敬自強」,不僅是受訪者的,也是我的。會選定這個受訪者,一開始只是因為論文的田野訪談總是要有個開頭,但實際訪談以後發現他的人生真的是滿有意思的,尤其是他的工作以及他做社造的過程,雖然訪談完以後也發現,這份報告真難寫,但還是要「順勢而為地莊敬自強」的完成。

 

「如果能多問到一些受訪者和家人的相處狀況就好了」,雖然只有一份逐字稿,但在幾次閱讀以後,我心裡這樣跟自己說。不知道是因為自己本來就比較不擅長挖掘別人的家務事,還是受訪者比較不願意表達家裡的事,我們似乎雙向迴避了談及家庭。相較於談到工作、社造,受訪者在談論自己的青春與家人時,總是三言兩語帶過,而我也因為訪談技巧還不夠熟稔,除了偶爾打斷受訪者的脈絡以外,也總急於想要知道下一件事,甚至只是安靜了幾秒也擔心是否空白太久,而錯失了許多與家庭有關的連結。老師在解說期末報告該如何書寫時,告訴我們希望至少要訪到兩次,但只有一次也可以盡力閱讀、反思,於是我反覆地讀著受訪者的話語,試圖找到一個脈絡,也為他的生命畫了一個年表,卻發現這似乎還不是我習慣的書寫方式,因此最後才會生出這個用「角色」做為段落區分的書寫方式。

 

我想這和我自己過去的養成還是有關係的,「人在不同的位置,會擔任不同的角色,也會產生相對應的能力。」是我在工作時的體悟,我也想起學期初老師說「口述歷史是要創造連結與關係」。因此當我從我的角度重新審視受訪者時,這些角色就這樣映入了我的腦海,在家庭中他是祖父的孫子、爸爸和媽媽的兒子、哥哥們的弟弟,然後我就發現這次訪談缺少了丈夫與父親的角色。在社會上,他就學、就業,甚至退休後持續地參與公共事務,在這不同人生階段,受訪者也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角色,於是受訪者的生命就在這些角色之間挪移。

 

當角色被劃分出來以後,我發現受訪者在這次訪談中展現出來的主幹就如同他自己說的「順勢而為」,也想起他談到中美斷交時提到的「莊敬自強」。確實,做為家中的么子,在人生很多關鍵的時刻,受訪者都只是順著家人的意或者時勢在作為,這對受訪者而言,也許正是一種「莊敬自強」,於是就這樣確立了這篇文章的標題,並且選擇用第一人稱來書寫,因為我也想試試順著受訪者的流,不要加入太多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因此,這份報告除了前言與心得,幾乎全部都是從逐字稿裡摘錄下來的文字,我只是將部份轉折、贅字修改,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的口述歷史報告的寫作方式,但正如老師之前給的建議,我們就先拋開理論架構,試著做做看。因此,我期待這篇文章可以撐出一個魔幻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他有一個機會可以好好地回顧自己的人生,當然如果要完整地呈現,那麼這份報告仍然有其不完美之處,甚至我自己讀完都有一種開了頭卻看不到結尾的感覺,但畢竟受訪者的人生也還沒終結,也許疫情過後有機會,我會再去二訪,補足他的未竟之言。

 

但現在課修完了,這篇文章也要在此告一段落,雖然在課堂上也分享過了,但我也想寫在這裡算是給自己的一個筆記。這學期很有收穫的地方,是可以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我的閱讀和敘事脈絡,也藉著這個過程重新看見了自己在書寫上的優勢與缺點,與其說是修習口述歷史,對我來說更像一個進階的作文課。

 

另外一個收穫就是訪談、撰寫逐字稿、閱讀逐字稿,離我上次做訪談已經過了兩年多了,這學期會來修習口述歷史也是為了之後即將進入田野做準備,做完一次訪談之後,我覺察到我自己內在對老年男性的批判,也許也是因為這樣,我才選擇了用第一人稱的書寫方式完成期末報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Jean 的頭像
    DaJean

    故事的樹洞_君邑工作室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