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做為這次培訓的行政,很佔便宜的一點是可以再跟一次L1的課,跟課的過程中覺得再聽一次理論複習一下是其次,有一個我自己很有興趣的,是看講師如何安排課程及教授。

 

根據我自己的上課經驗,L1的目標應該是要了解什麼是DvT、如何玩,以及在DvT裡面如何玩。因此有兩個大重點會反覆地被提及。

  • NFAE:察覺、感受、意象化、表達
  • 遊戲空間的四個條件:雙方同意、免於傷害、免於傷害、離真度、可逆轉性

基本上這兩大點我覺得會先於團體目標、服務對象的議題以及所有DvT的技巧,因此在L1的培訓過程中,似乎就會比較重視受訓者如何在玩耍團體中回應或者給予,即使一般來說在DvT團體或一對一結束之後不討論,但在培訓過程中,導師還是會鼓勵大家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我來說這是最基本的NFAE的練習,也許是因為我自己在學習DvT的過程中,是使用像這樣書寫或與夥伴討論的方式反思學習歷程,但我們反思到最後就發現,其實都是在反思自己的議題,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如何與人互動,如何受傷又如何癒合,或者只是結痂甚至化膿,然後我們用DvT清創,作為敷料,或者只是看著那個傷口流血。而我自己很常是從不停地玩耍中看到這些,也因此在這屆的培訓中,常常會有一種玩不夠的感覺。

 

但另一方面的玩不夠,其實也有點來自於受訓人數太多,20人的數目讓我們在每次的團體練習中都得分成兩個團體,再加上L1和L2會有一整天分開受訓的時間,又更減少了可以跟L1的夥伴玩耍的機會,即使晚上會跟著L1一起上課,但多數時候也都在講課,或者L1人數足夠,我們就可以在旁邊休息,所以還是沒有機會可以跟新的夥伴一起玩耍,因此怎麼樣都覺得玩不夠。而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與L2夥伴玩耍的過程中,因為一起上課的團體被拆成兩半,即使L2有自己的seminar時間也大部分都在講課,好不容易有個團體也只能玩30分鐘,真是怎樣都不夠呢~

 

但若撇開“玩不夠”這件事,我個人認為這次的培訓其實是比上次有框架非常多的,至少我們現在有了授課進度、有指定閱讀、有每次上課的Topic。但也因為這樣,Randy在的時候的課程是比較有機的,他可以從跟我們玩耍的過程中決定當天的講題,雖然說來說去還是不脫團體步驟、帶領技巧、哲學思想等等,但在那個過程中其實還是有其生猛與出乎意料之外的部份。而我們那時候做的很多不是DvT的練習,也幫助我們更可以理解DvT的核心,並且說服自己只要記得基本原則,不管在幹嘛都是DvT。

 

但我也喜歡這次Eddie從治療架構開始講起的DvT,即使老大們想要改變DvT的路數,讓DvT不只用在治療場域,但畢竟DvT就是從戲劇治療分支出來的,治療框架、道德倫理依然是必須面臨的問題,也如同前一篇文章提到的,在台灣學習DvT的夥伴裡面可能有一半沒有治療背景,我們來自各個不同領域,唯一的共同語言就是DvT,但要串起這個共同語言,又不能忽視DvT的治療內涵,因此在第三次上課,也就是L1開始實習之前,講師安排了治療架構的Seminar,講述在心理治療中的治療關係、治療框架,並說明這樣的治療關係與框架如何帶入DvT,然後又再次強調被督導與實踐的重要性。

 

我自己覺得在這次的培訓過程中,多了一點以前老頭沒有的細膩,當然也就少了一點老頭獨有的野性,但我們多了女性的導師或者該說督導,也彌補了我們原本缺少的母性,再加上Eddie開始講課,於是DvT又多了一點華人色彩,重點是這些改變都讓我帶著一絲焦慮,而這樣的焦慮促使著我不停地覺察自我,發現更多議題和卡住,然後就可以更為難自己(怎麼聽起來怪怪的~

 

要我說,以前和老頭學DvT很像是搭著一艘我們知道它也許有些漏洞,但我們覺得團結合作就可以克服困難的船,直接頭也不回的出航;但這一年跟著Adam、Eddie和Stephanie學DvT,很像是我們自己在造一艘船,對L1來說這艘船剛造好要準備出航,對L2來說這艘船永遠不會是原本的那艘,我會懷念那艘船,但我也喜歡現在這艘,畢竟是自己造的啊~

 

至於,這艘船的鷹架穩不穩固,我想~至少應該是即使翻了,也能再翻回來吧XDDDD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