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今天稍早終於做完第一次的DvT個人督導,講一個小時的英文還要聽督導講英文好嗨,很常找不到單字描述或者形容,但幸好我要問的問題都有得到初步的答案,感恩督導制度啊。

是說,外國人好像很難想像為什麼OT沒有督導啊XDDDD

總之,上篇講到了團體帶領的時候可以注意的遊戲階段,以及初學者要注意的團體步驟,這篇要來說可以使用的技巧。

除了最簡單的Rendering手法以外,在Playspace裡面還有很多小技巧跟遊戲面向是可以拿來讓玩變得更有趣的。我們最近上課很常提到的是遊戲的發展面向,去年則花了一些時間在學習特定的即興技巧,因此以下就分成兩大部份做說明:

特定即興技巧

總共分成11種:加入(joining)、定義(defining)、重複(repeating)、強化(intensifying)、先淨空(pre-empting)、分歧(diverging)、完成演出(act completion)、將片段獨立出來(bracketing)、行動詮釋(action interpretation)、轉化至此時此地(transformation to the here and now)、慢動作(suspending)

加入:就是跟個案做一樣的,超簡單,而且超常用。效果很不錯,但做久了自己跟個案都會膩。

定義:雖然DvT一直說團體結束就不討論,但過程中其實很常需要定義,我們現在在做什麼?還可以是什麼?有沒有其他可能?這像什麼?有沒有其他方法?還可以怎麼做?之類的,是很常在團體或個人治療中使用的語句。

重複:藉由已經發生過的場景、角色、畫面的再現,讓個案去嘗試新的可能,比如說:我可以是一顆需要灌溉的種子,個案可以對我灌溉,我就會用不同方式成長,然後再反過來讓個案成為需要灌溉的種子,他也可以嘗試不同方式的長大。

強化:也是很常使用的元素,很誇張地大叫、很瘋狂地奔跑,把感受放大、把肢體放大或者盡可能地縮小,就像模仿秀裡面演員總是會強化模仿對象的特徵一樣,讓這個情緒、動作或者想像被誇張化或者被最小化,一個完全要走到極致的概念。

先淨空:有點像是預測個案的行為,然後先做出來,讓個案只能選擇別的動作或行為回應。這個很難,因為要很了解個案,抓到他的行為模式,才有辦法先做。

分歧:練習的時候,Randy最喜歡叫我們假裝有陰陽眼的治療師,問個案有沒有聽到、看到、感覺到什麼東西怪怪的。但我發現這個做起來真的很因人而異,有的夥伴超怕鬼,每次玩到這個就會尖叫。另外我也不太有自信可以拿這個給思覺失調玩,感覺就很難分辨遊戲和現實啊 囧

完成演出:我自己的解讀是,做出個案不敢做的。但目前還有點模糊,可能要更有經驗才能明確地表達這到底在講什麼。

將片段獨立:這個好像也是Randy很愛用的方法,他會喊“cut”,然後變成導演,跟我們說“我覺得剛剛哪邊不是很好,你們可以嘗試怎樣怎樣嗎?”,然後再喊“action",讓故事繼續下去。

行動詮釋:嗯~不太能體會。感覺很像是把正在扮演的跟自己的生活場景做連結。如果要舉例,我會舉:老闆跟員工的例子,有時候我們可能只是在發洩情緒所以會做出某一些動作,但角色很容易就會代入老闆、員工、做不完的工作之類的,然後就會開始做我們想做的事,比如:把老闆揍一頓、叫老闆去吃大便,諸如此類。

轉化至此時此地:使用這個技巧的時候,治療師就變成治療師、個案就變成個案,並且開始表達治療中所經歷到的感受。我想起有時候我們都會問Randy或Eddie在治療過程中怎麼處理移情、反移情,他們就會說,這些都可以在治療裡面表現,再一起去處理,好像就是這個技巧耶XD

慢動作:把動作放慢,讓轉化的過程發長,同時間去看看個案目前浮現的場景有哪些,一起找到有可能發生的選擇。

遊戲的發展面向

最近好常練習這個,主要分成幾個面向:含糊性、複雜度、表現素材、人際需求、情感表達

含糊性:包含三個要素的含糊性-空間、任務、角色。在DvT裡面,要馬就不給指令,就算有給,幾乎所有指令都是含糊的。比如:我們圍成一個圈、我們來甩甩手、或者指派其中一個團體成員到圓圈中間之類的。

複雜度:也是分成三個部分的複雜-空間、任務、角色。從空間上來說,可以只是一個簡單的圓、可以是有圓心的圓、可以是發散的、也可以分成兩組、三組等等。從任務上來說,可以是所有人做相同動作,也可以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任務,但這個任務不是治療師很明確的指定每個人要做什麼事,而只是告訴大家展現想象中的OO,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從角色上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角色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角色。

表現素材:包含動作、聲音、意象、文字,利用這些素材讓玩的過程增添不一樣的變化。

人際需求:和人互動的需求,有些動作自己做就好,但有時候治療師會說“對旁邊的人做”、“對對面的人做”、“對每一個人做”之類的,去增加人際互動的需求。

情感表達:一開始可能是跟自己的情緒要無關的,但隨著治療越來越深入,個案就會被要求要有越來越多屬於自己的情感表達。

實作

老實說,實際執行的時候,真的會忘記這些有的沒的,就像今天在跟督導討論我現在正在進行的兩個團體,很多東西都是Randy在上課的時候說過的,但在實際執行以後還是會忘記,另外今天督導也問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團體的hook是什麼?要怎麼先去找到這個團體的共同之處再去發展出每個人的獨特性,之前其實也聽Eddie分享過幾次,但自己在帶的時候真的就是空空的。

不過,這樣帶過再回來看這些技巧,就會發現其實我還有超多技巧跟方法沒有試啊,而且剛剛督導完以後,我發現我還是要練習去找那個進入的裂縫,也要更勇敢地讓自己變成playobject,才能讓團體變得更好玩。

以及,真心羨慕國外團體耶,剛剛跟督導說我的思覺失調團體有十個人,督導大概講了不下十次oh my god,好似很難想像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團體,殊不知一個團體20個,在臺灣根本是常態啊QQ

要來認真發展小而精緻且有療效的精神疾病團體了,哼哼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